客户冷笑的一句“早解决不就行了”气到我手发抖 “解卡!” 客户把身份证往柜台一扔,语气生硬。我拿起证件,系统一查——当天一笔转账触发了银行的大数据风控,卡被暂停非柜面交易。 按行里规定,这类“特殊管控”账户的解控责任,落在开户行肩上。须由开户行联系反诈中心核实无异常后,才能解除。一旦解控后账户涉案,开户行将被追责——而我若擅自操作,不仅违规,还将面临积分处罚。 可今天是节假日。 反诈中心表示:今天为非工作日,无法受理,同时此类管控属银行行为,非公安管控,与公安无关。 开户行休息,电话始终无人接听。 我,一个非开户行的普通柜员,既无权限,也无力承担“万一涉案”的追责风险。 一边是制度红线,一边是客户步步紧逼。 “我朋友转的钱,凭什么冻我卡?” 他拒绝提供更多信息,只反复强调:“今天必须解,没商量。” 我陷入两难: · 守规则,卡不能解,客户不满,冲突升级; · 破例解卡,一旦出事,责任我背。 最终,我拨通了正在休息的主管电话。 “你核实清楚没问题,就解吧。” 可“核实清楚”四个字,在缺乏反诈中心和开户行支持的节假日,何其苍白。 客户寸步不离,从营业时间僵持到下班后一小时。 柜面的钟滴答走着,每一秒都是压力。 我妥协了。 在制度与现实的夹缝中,我签了字,解了控。 客户拿起身份证,冷笑一声: “早给我解决,不就行了?” 他转身离去,留我一人面对可能的追责风险,和一句刺耳的“早该如此”。 国家的反诈行动,金融的严密监管,层层传导,最终落在每一个基层柜员的肩上。 我们手握规则,却常被迫在现实面前让步; 我们承担责任,却往往没有对应的权限与支持。 那天,我解了客户的卡,却解不开自己在制度与人情之间的困局。 #银行人的日常 #柜员生活 #银行人 #银行卡 #银行卡解冻
00:00 / 00: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
00:00 / 02: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