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90
00:00 / 00: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
00:00 / 03: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7
00:00 / 02: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59
00:00 / 02: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4
00:00 / 02: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15
这是一张建筑公司1998年参加江苏省建筑业第三届青工技术竞赛的全家福。当时参赛的四名选手全部获得名次,公司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载誉归来后,建工局、团市委和公司领导为他们举行了欢庆仪式,并和获奖选手、参赛领队、指导老师一起拍下了这张合影。 当年获得木工第三名的赵红涛现在北京。我对他进行了电话采访,话筒那头的赵红涛得知集团公司今年成立70周年,欣然打开了话匣子。 1988年,23岁的赵红涛进入建筑公司,在南京二工区做木工。因手艺精湛,他很快成为现场木工带班、分队长,参与过北京亚运村、南京5311厂等项目的施工。1992年,公司成立装饰成套公司(后更名为金典装饰公司),他成为其中一员,先后参与了上海青浦美兰湖样板工程、上海耀中国际学校、南京军区司令部329工程和连云港核电宾馆等装饰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 1998年,公司选拔技工参加江苏省建筑业第三届青工技术竞赛,赵红涛被点将。由于已有近两年未从事过实际操作,他自觉有点生疏,对理论考试更是心怀忐忑。但经过公司动员,他增强了信心:“既然公司信任,我不能打退堂鼓。”备考期间,他白天工作,吃好晚饭后很早就休息,凌晨两点准时起床苦读——专业理论书在台灯下被反复翻了一个月。他后来说:“理论其实比手艺更好学,只要用心记,就没有攻不下的题目。” 正式比赛,实操要求现场制作并安装一扇难度很高的凹凸木门。角度丝毫不能差,门扇与门框企口咬合严丝合缝,容不得半点闪失。经过整整十五个小时的精雕细琢,他才完成作品,在现场60余名参赛人员中,实操速度排在第5、6位的样子。质量打分不得而知,但赵红涛回忆说:“我已经把自己会的、在公司里学到的技术和经验全都用上了。”理论考试他一举拿下28分(满分30分),排在前列。 次日凌晨四点,带队的公司工会主席陆新建敲响他的房门:“你进前八了!”最终名次揭晓——第三名。“第一、二名是东道主选手,我这第三名,已是很好了!”电话那端,赵红涛的语气里仍有着当年的兴奋,“建工局和公司都很看重我们,回来后开了欢庆会,还发了奖金,给了很多待遇。” 2012年,赵红涛应朋友力邀,向公司请假半年,到朋友项目上帮助工作。他凭着在公司打下的扎实功底将现场管理得井井有条,深得他朋友的信任和肯定:“建筑公司出来的,就是不同!”,后被全力挽留至今。 通话结束前,我和他约定:北京回来后,一定要来公司看看,重新拍一张带着岁月与荣光的照片。(罗李忠)
00:00 / 00: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