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4: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82
00:00 / 10: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8
00:00 / 06: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72
00:00 / 10: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42
00:00 / 01: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56
00:00 / 00: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43
00:00 / 14: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45
00:00 / 12: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41
00:00 / 05: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87
00:00 / 01: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72
00:00 / 09: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5
00:00 / 08: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324
00:00 / 01: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81
上世纪六十年代,剧团在解州演戏,阎逢春在门口收票,阎逢春低头收票,收一张、进一人,倒也相安无事。突然,一个老头认出了阎逢春“你是阎师傅?”阎逢春不敢应答,低下头、挥挥手,意思是让他别声张,悄悄进去,老头大火:“你在这里,我还进去干啥?(原话是做毬,运城方言,打不出来)”把票撕了,就站在阎逢春旁边,也不说话,一直盯着阎逢春看。不一会,大门口围满了看热闹的观众,有票的人也挤不进去了,团领导见状大火:“阎逢春,提水去!”结果呢,门口倒是没人了,阎老板走到哪里,戏迷跟到哪里,成了剧场一景。 先父给我讲过一个老故事:日本鬼子投降后,阎逢春、在城南的火神庙演出,具体演什么记不得了。由于日本鬼子占领期间艺人外逃,乡亲们好长时间没看过好戏了,听说阎逢春、王秀兰联袂演出,一下子把个不大的火神庙挤得满当当的。据说当晚阎逢春唱的是蒲剧、王秀兰唱的是眉户,还有一个秦腔演员,比“风搅雪”还厉害,我就一直闹不清当时的乐队是怎么搞的(现在蒲剧乐队演奏眉户音乐、眉户乐队演奏蒲剧音乐是要换弦、换笛子的),是当时乐队在凑乎,还是当时蒲剧、眉户、秦腔调高是一样的?阎逢春一亮相就是一个碰头好,然后是一句一个好,尤其是阎逢春一飙箭音,那好声能持续好久,每每打断演出,一晚上下来,看戏的比唱戏的还累。 阎先生这种,‘敬戏如天’,一丝不苟的严谨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位观众的心。台下的戏迷们象饮足了香醇美味的佳酿,幸福的赞誉道:“真美,真美!”边说边恋恋不舍,一步一回头地被人流拥出场外。台上的大幕一直未落,阎逄春双手挥动着频频向观众致意,他嘴里不停地高喊着:“谢谢父老乡亲!谢谢父老乡亲!”只见老人两眼激动的泪水不时地打湿他的前襟。虽然,此景已过几十多年,但是,他已融入我的心底,记忆依然犹新。 (张铁牛编辑)
00:00 / 00: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59
00:00 / 05: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2
00:00 / 02: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61
00:00 / 04: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75
00:00 / 06: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