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8
00:00 / 03: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1: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十送红军》是张士燮作词,朱正本作曲的一首红色歌曲,创作于1961年 创作背景 1960年,时任空军司令的刘亚楼出访朝鲜期间欣赏了歌舞史诗《三千里江山》。3000名朝鲜战士气势磅礴的表演,让他眼前一亮。第二年,他便给空政文工团总团副团长张双虎布置了任务,要求在三个月内创作一台革命历史歌曲晚会,且一定要采集革命历史歌曲,禁止新创歌曲。接到任务后,空政文工团立刻行动起来。时任文工团创作室的张士燮、朱正本、姚学诚、陈杰被派分头负责文字、音乐、舞蹈的创作。为了收集到足够多红军时期歌曲,刘亚楼还亲自动员老红军、老干部们到文工团来献歌。 十送红军 尽管广为搜集素材,但在再现红军告别苏区开始长征的主题时,却找不到一首合适的歌曲来表达根据地人民送别红军的不舍之情。于是,几位创作者决定抛开禁令,大胆进行创作。由于几位创作者曾去过江西采风。因此,张士燮根据对根据地赤卫队队员、工农会代表、红军老战士等采访得来的素材,很快创作了歌词。一写完歌词,张士燮直奔朱正本的房间,让他谱曲。朱正本一看到歌词,就颇为感动,脑海里闪现出江西采风时得来的民歌《长歌》的旋律。随后,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他就完成了谱曲创作。由于太过投入,在谱到“千军万马江畔站,十万百姓泪汪汪”时,他还一度落下眼泪 《十送红军》溯源曲调、情感与赣南采茶戏同出一源,客家衬词“里格”、“介支个”凸显生活气息。《十送红军》与《送郎调》有所相似,因赣南既是“红色故都”,又是“客家摇篮”,缠绵悱恻的采茶戏茶腔《长歌·送郎调》,就与客家“送”文化密切相关。 原版歌词 一送红军下南山, 秋风细雨扑面寒, 树树梧桐叶落完, 红军几时再回山? 二送红军大路旁, 红漆桌子路边放, 桌上摆着送行酒, 祝愿红军打胜仗。 三送红军上大道, 锣儿无声鼓不敲, 双双拉着长茧手, 心藏黄连脸在笑。 四送红军过高山, 山山包谷金灿灿, 包谷本是红军种, 撒下种子红了天。 五送红军澧水河, 鸿雁阵阵空中过, 鸿雁能捎书和信, 捎信多把革命说。 六送红军兔儿岩, 两只兔儿哭哀哀, 禽兽能知人心意, 血肉深情分不开。 七送红军七里湾, 七里湾中一片田, 凉风阵阵稻谷香, 新米上市人走远。 八送红军八角山, 两只八哥吐人言, 红军哥哥莫走远, 财主回来要倒算。 九送红军过大江, 江水滔滔船儿忙, 眼望江水肝肠断, 穷苦百姓泪汪汪。 十送红军转回来, 武陵山巅搭
00:00 / 04: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64
若曦琪10月前
《十送红军》是张士燮作词,朱正本作曲的一首红色歌曲,创作于1961年,2009年,该曲入选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10部委推荐的“100首爱国歌曲”。 创作背景 1960年,时任空军司令的刘亚楼出访朝鲜期间欣赏了歌舞史诗《三千里江山》。3000名朝鲜战士气势磅礴的表演,让他眼前一亮。第二年,他便给空政文工团总团副团长张双虎布置了任务,要求在三个月内创作一台革命历史歌曲晚会,且一定要采集革命历史歌曲,禁止新创歌曲。接到任务后,几位创作者决定抛开禁令,大胆进行创作。由于几位创作者曾去过江西采风。因此,张士燮根据对根据地赤卫队队员、工农会代表、红军老战士等采访得来的素材,很快创作了歌词。一写完歌词,张士燮直奔朱正本的房间,让他谱曲。朱正本一看到歌词,就颇为感动,脑海里闪现出江西采风时得来的民歌《长歌》的旋律。随后,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他就完成了谱曲创作。由于太过投入,在谱到“千军万马江畔站,十万百姓泪汪汪”时,他还一度落下眼泪。 《十送红军》溯源曲调、情感与赣南采茶戏同出一源,客家衬词“里格”、“介支个”凸显生活气息。《十送红军》与《送郎调》有所相似,因赣南既是“红色故都”,又是“客家摇篮”,缠绵悱恻的采茶戏茶腔《长歌·送郎调》,就与客家“送”文化密切相关。 歌曲《十送红军》的歌词以叙事为基础,并借叙事来表达革命根据地人民对红军的深厚感情以及对革命成功的强烈期盼。歌词采用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手法,使人感到情真意切、难舍难分。如“一送红军下了山,秋风细雨缠绵绵,山上野鹿声声哀叫,树树梧桐叶落光。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人马再回山?” 。该曲的旋律有一个主体(A)和两个变体(B与C),从而构成ABABACA的结构形态。各段之间都有着内在的联系,通过采用回旋曲式手法 ,从而形成整首歌曲的统一风格。与此同时,每段旋律又融进独具特色的音乐因素,从而使各段之间又形成鲜明的对比。此外,在每一段的旋律运行中,多以短句的形态出现,并且在短句的后面予以停顿。尽管在短句间歇时有短小的间奏穿插其中,然而从整体上,它依然给人以抽噎的感觉,在情绪上难脱压抑、沉重的印象。统观全歌,其音乐情感是留恋、期盼、祝福、深情等多种情绪融为一体的[3] 。 “里格、介支个是客家人常用的衬词,富有生活气息,歌里有这些词,就生动多了。
00:00 / 04: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
00:00 / 04: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
红色家书 夏明翰 红色故事演讲示范 比赛背景 新创作3分50秒 本视频由琴子老师整理,未授权给其他人请学生和家长注意甄别🫶创作不易,商用自重。 🎯清单: ✅视频伴奏 ✅MP3 纯伴奏 ✅原版稿件 笔记里的人声字幕是参考实际到手无人声、无字幕、无水印,比赛或二次创作朗诵视频合成都很方便 ✅获奖作品示范跟练省心 ✅以下是琴子老师纯手打版作品介绍,能帮助咱们参赛者更好的了解稿件丨读出情感丨取得佳绩 《红色家书·夏明翰》是一篇以革命先烈夏明翰绝笔家书为核心的演讲作品,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与精神价值。 1928年3月,年仅28岁的夏明翰因叛徒出卖被捕,在狱中忍受酷刑却始终坚贞不屈,用敌人提供的半截铅笔写下三封绝笔家书,分别致母亲、大姐和妻子,随后英勇就义,留下“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千古绝唱。 - 致母亲陈云凤:“亲爱的妈妈,别难过……相信你会看到我们举过的红旗飘扬在祖国的蓝天!” 信中满是对母亲的感恩,更以坚定的信念展望革命胜利的未来,展现出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 - 致大姐夏明玮:“我一生无遗憾,认定了共产主义这个为人类翻身解放造幸福的真理,就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甘愿抛头颅、洒热血!” 彰显出他对革命真理的忠诚,以及为理想献身的无畏勇气。 - 致妻子郑家钧:“坚持革命继吾志,誓将真理传人寰!” 既有对妻子的深情眷恋,更有对革命事业代代传承的殷切嘱托,侠骨柔情中饱含革命担当。 该作品以三封家书为载体,生动还原了夏明翰作为共产主义战士的坚定信仰与铁血柔情,是红色文化的珍贵遗产。它不仅是对一段悲壮革命历史的回望,更能让当代听众深刻感悟信仰的力量,激发爱国热忱与使命担当,是爱国主义教育、党史学习的优质素材,适合用于各类红色主题演讲、思政教育活动中,让“后来人”在诵读中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 #经典诵读 #红色家书 #少儿朗诵 #走进红色记忆 #朗诵背景视频
00:00 / 03: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车木4天前
《谁不说俺家乡好》是一首极具感染力和代表性的经典红色歌曲。以下是具体介绍: • 创作背景:它是1963年上映的电影《红日》中的插曲,影片取材于1947年的孟良崮之战。导演汤晓丹为了让电影更好地展现解放军战士爱家乡、爱部队、保卫胜利果实的情感,邀请吕其明等人为电影创作了这首歌。创作者们汲取了山东民间音乐元素,以胶东民歌《王二小赶集》为素材,创作出了具有浓郁山东风格的《谁不说俺家乡好》。 • 歌词赏析 ◦ 描绘家乡美景:“一座座青山紧相连,一朵朵白云绕山间,一片片梯田一层层绿,一阵阵歌声随风传”,用排比的手法,生动地勾勒出一幅如诗如画的家乡山水图,表达了对家乡自然风光的赞美与热爱。 ◦ 体现军民情深:“弯弯的河水流不尽,高高的松柏万年青,解放军是咱的亲骨肉,鱼水难分一家人”,将自然景象与军民关系相融合,体现了沂蒙山区人民与解放军之间深厚的情谊。 ◦ 表达美好愿景:“绿油油的果树满山岗,望不尽的麦浪闪金光,看好咱们的胜利果,幸福的生活千年万年长”,展现了丰收的景象,表达了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珍惜。 • 演唱风格:原唱任桂珍的演唱极具特色,她的嗓音清纯、甜美,在吐字、声音控制、音色变化等方面汲取了民族唱法的特点,行腔处理上借鉴了传统戏曲的方法,同时又融合了西洋发声法,将歌曲中对家乡的热爱、对解放军的赞美等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此外,王音璇的“原唱版”演唱纯朴、自然,地方特色突出,二者各有千秋。这首歌通常采用民族唱法来演绎,注重声音的自然、圆润,强调情感的真挚表达,通过演唱者细腻的处理,让听众能深切感受到歌曲中的深情。 • 后世影响:作为一首经典的红色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多年来一直广为传唱,深受人们喜爱。它不仅让人们记住了电影《红日》,更成为了表达家国情怀、军民情谊的重要载体,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2007年“嫦娥一号”月球卫星搭载的31首歌曲中也有《谁不说俺家乡好》,足见其影响力之大。
00:00 / 02: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