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
00:00 / 00: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00: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博士期间论文高产经验 # 博士期间论文高产经验总结 这位博士在直博期间发表了14篇一作SCI/EI论文(包括2篇中科院一区top和2篇二区top),加上挂名论文总数超过20篇。他的经验分享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关键点: 第一篇论文:从0到1的突破 - 第一篇SCI论文最为艰难,他修改了24稿才最终发表 - 作为科研新人,初期面临方向迷茫和横向任务繁重的双重压力 - 通过主动与导师沟通(制作PPT讨论),确定了研究方向和创新点 - 投入大量时间(每天8:00-22:30,无假期)学习软件、推导理论 - 一年半后完成研究并撰写论文,第二年结束前成功发表,获得国奖 从1到N的论文产出策略 1. 横向拓展:"换汤不换药"策略 - 基于相同理论基础拓展应用场景 - 理论创新有限但应用创新足够发表 - 一篇原创理论可拓展2个应用场景(即2篇新SCI) 2. 纵向深挖: - 在已有成果基础上深化创新 - 提高计算精度、降低复杂度、提升效率等 - 难度更高但理论意义更强 3. 利用学术会议: - 会议论文门槛低,可能被EI/SCI收录 - 可作为期刊论文的基础(但注意有些单位不认可会议论文) 方法论要点 1. 找准方向: - 选择课题组有基础、有资源的方向 - 避免完全新开拓的高风险方向 - 通过PPT与导师有效沟通研究方向 - 可考虑新老方向结合 2. 持续发力: - 科研需要长期投入(通常一年半载才能出一篇SCI) - 保持规律作息,确保充足科研时间 - 坚持是成果产出的基础 3. 有底线灌水: - 承认在竞争激烈的学术圈需要适当"灌水" - 但坚守底线:不重复投稿,每篇至少一个创新点 - 建议先积累数量再追求质量,循序渐进发展 核心启示 科研是一个"滚雪球"的过程:从无到有,从有到好。通过第一篇论文掌握完整科研流程后,后续产出会变得相对顺畅。论文数量对青年科研工作者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但必须在保证基本学术道德的前提下追求产出效率。 看完了还不会怎么办? 别担心, 学姐还可以帮你一对一辅导, 风里雨里学姐一路陪你!
00:00 / 00: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
00:00 / 00: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