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 冰川作用及地貌 地球上最强大、最缓慢的雕塑家,不是风,不是水,而是——冰! 它看似静止,实则每天都在流动。巨大的重力,压迫着万年积雪形成的冰川冰,使冰川底部融化、上部裂开,像一坨巨大的“冰面团”,沿着山坡缓缓向下塑性流动。 冰川是位霸道的工作狂!它用三种方式改造大地: 一、侵蚀: 它底部的岩石碎屑像锉刀,所过之处,刨地三尺! 二、搬运: 它是个力大无穷的搬运工,无论大小石头,统统打包带走。 三、堆积: 当它无力前进或消融时,就把携带的所有“行李”就地扔下,形成堆积地貌。这些棱角分明、分选性差的行李也叫冰碛物,所以冰川的堆积地貌也叫冰碛地貌。 冰川的侵蚀,留下了最具标志性的“艺术品”: U型谷——山谷被冰川从V字活活拓宽成了U字! 角峰、刃脊——几个冰川从不同方向侵蚀,把山削成了金字塔和刀片! 还有冰斗、羊背石、冰蚀湖、峡湾等冰蚀地貌……这些都是它暴力施工的证明。 而当冰川撤退,它留下的“建筑垃圾”就形成了独特的冰碛地貌。 终碛垄——标记着冰川最远到达的位置。 侧碛垄——是冰川曾经高度的堤岸。 还有像蛋壳的鼓丘,像长蛇的蛇形丘,被迫积水的冰碛湖,杂乱中又带着秩序。 所以,下次当你看到宽阔的山谷、尖锐的山峰,或是平原上突兀的巨石,别忘了,这可能是那位冰之巨匠在万年前的杰作! 你还知道哪些著名的冰川地貌吗?评论区告诉我们!#冰川 #冰川地貌 #地理 #高中地理 #地质
00:00 / 01: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8
00:00 / 02: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10
00:00 / 00: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2: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3
00:00 / 02: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0
狗子爸3月前
夏特北线:天山冰川走廊的世界烙印 **历史血脉,贯通东西** 夏特古道绝非沉默的岩石与冰雪。两千年前,解忧公主的爱女弟史经此远嫁龟兹王,将汉家文明带入西域;唐代高僧玄奘翻越海拔3582米的木扎尔特达坂(古称“凌山”),在《大唐西域记》中留下“寒风惨烈,飞沙雨石”的惊心记载。至清代,乾隆帝命百户人家常年驻守开凿“冰梯”,使古道成为平定准噶尔叛乱的军事动脉。丝绸之路上驼铃渐远,古隘道石壁的碉堡遗迹仍在诉说帝国兴衰。 **冰川秘镜,地质奇观** 深入古道,自然之力在此达到极致巅峰。木扎尔特冰川如一条30公里长的玉龙盘踞山谷,冰体消融形成悬空巨石,仿若天然“冰蘑菇”。沿途20余座6000米以上雪峰列阵拱卫,托木尔峰以天山之巅的姿态俯瞰众生。从阿登布拉克达坂(3660米)到塔勒得布拉克达坂(3760米),徒步者穿越第四纪冰川遗迹,脚下是灰白色的夏特河在嶙峋峡谷间奔雷轰鸣,头顶是雪豹与北山羊在云杉林间倏忽隐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曾惊叹:这是欧亚大陆最完整的垂直生态标本。 **探险圣殿,勇者试炼** 当现代公路绕开天险,夏特北线却以“限制级徒步路线”之名震动全球户外圈。1989年中日联合探险队首次穿越后,十二年间竟无后来者。2001年乌鲁木齐登山协会主席董务新在此遇难,用生命警示着木扎尔特冰川的杀机——冰裂缝隐于浮雪,70度冰坡暗藏滑坠陷阱,融雪洪水可瞬间吞噬渡河者。如今专业团队仍严控穿越时段(仅限5-6月及10-11月),67公里路程需5日完成,高海拔行军与全装备负重,让这条“中国最险古道”成为国际探险者认证自身极限的终极勋章。 #户外徒步 #徒步 #户外 #夏特北线 #新疆
00:00 / 01: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
00:00 / 00: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0
00:00 / 02: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0: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