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奉天改名之谜|盛京往事大揭秘!导游带你穿越沈阳故宫 🌟【盛京崛起:从边陲小城到帝王之都】 1625 年,努尔哈赤力排众议迁都沈阳,这个决定彻底改变了这座城的命运!当时的沈阳只是辽阳的卫城,却因 "西征明室路直且近,北征蒙古二三日可至" 的战略地位,成为后金崛起的跳板。皇太极继位后,更是将其升级为 "天眷盛京",满语 "穆克敦" 意为 "兴盛腾飞",一座八角重檐的大政殿,十座雁翅排开的王亭,将八旗共治的辉煌永远刻在了方城之上! 🔥【奉天传奇:从龙兴之地到陪都风云】 清军入关后,沈阳作为 "龙兴之地" 被赋予特殊使命。1657 年顺治皇帝钦定 "奉天承运" 之意,在盛京城设立奉天府,从此 "奉天" 之名响彻天下!这里不仅是东北的政治中心,更见证了康熙东巡祭祖、乾隆扩建故宫的盛世华章。文溯阁的黑琉璃瓦镇火辟邪,凤凰楼的 "紫气东来" 匾暗藏帝王气象,每一块砖都在诉说着这座城的尊贵身份! ❓【改名风云:是谁让奉天变回沈阳?】 1929 年的东北易帜,张学良将军一声令下,"奉天" 正式更名为 "沈阳"。但你知道吗?日本侵华期间曾强行改回 "奉天",直到 1945 年抗战胜利才彻底恢复!这段曲折的更名史,正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鲜活见证!如今沈阳故宫的红墙绿瓦依然矗立,而从 "盛京" 到 "奉天" 再到 "沈阳" 的故事,早已融入这座城的血脉。 💡【冷知识彩蛋】 沈阳故宫的大政殿是帐篷演化而来,房脊上的八个蒙古力士铁链,象征 "八方归一" 清朝灭亡后,溥仪曾想在沈阳复辟,差点让 "盛京" 之名重现历史 沈阳四塔四寺是皇太极按照佛教坛城建造,至今守护着这座城的平安 #历史冷知识 #跟着导游涨知识 #城市记忆 #盛京往事 #沈阳攻略
00:00 / 00: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
沈阳清福陵(东陵)#旅行推荐官 #历史古迹 @猫姐自驾 @天龙依飞沈阳的东陵即清福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的陵墓,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 历史沿革 - 始建与竣工:后金天聪二年(1628年),皇太极选中沈阳城东北的石咀头山开始营建福陵,天聪三年(1629年)竣工,顺治八年(1651年)基本建成。 - 增建与修缮:顺治年间增建了角楼、衙门、正红门两侧掖门等;康熙二年(1663年)开始改造福陵地宫,还增建了宝城、宝顶及明楼等;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立“恭建福陵神功圣德碑”,福陵规制基本确定。 建筑特色 - 整体布局:占地面积约19.48万平方米,保护区面积54万平方米,建筑布局因地势呈前低后高、南北狭长状,以神道为中轴线对称分布,主要建筑由南向北依次为下马碑、石牌坊、华表、正红门等。 - 民族融合:融合满汉建筑风格,既有明朝规制的严谨,又具满族特色的古朴,如方城将隆恩殿等围在中央,是明清皇陵中颇有特色的形式,隆恩殿等主要建筑殿内屋顶采用无天花板,在梁柱上直接彩绘的形式,反映了满族及东北少数民族建筑特色。 主要建筑 - 石牌坊:是清福陵的引导性建筑之一,造型庄重,雕刻精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一百单八磴:利用地形修筑的108级台阶,象征着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是福陵的重要标志。  - 神功圣德碑亭:亭内矗立着康熙皇帝亲笔撰写的满汉两种文字的圣号碑,记录着努尔哈赤的功绩。  - 隆恩殿:是福陵的主体建筑之一,是举行祭祀活动的重要场所,殿内无天花板,梁柱上直接彩绘。  - 宝城、宝顶:宝城环绕着宝顶,宝顶之下便是地宫,是安葬努尔哈赤和孝慈高皇后的地方。  文化价值 - 历史意义:清福陵是清朝命名的第一座皇陵,见证了清朝的兴起与发展,为研究清初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 艺术价值:其建筑设计和雕刻艺术融合了满汉等民族的风格,石牌坊、石像生、隆恩殿等建筑的雕刻和彩绘精美,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 - 旅游价值:1929年,清福陵辟为东陵公园对公众开放,是沈阳乃至东北地区的重要文化地标和旅游胜地,年接待游客数十万。
00:00 / 04: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