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7
亚长牛尊:青铜时代的密码与商朝野性崇拜之谜 这又是一件重量级的国之重器,首都博物馆“看见殷商”特展之五,殷墟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商代的青铜“牛尊”。 从盗墓惊魂到千年的荣耀,今天我们一同揭开这件商代青铜器顶流的前世今生。 2000年的寒冬,安阳殷墟宫殿区以南的麦田里,一场深夜中的盗墓行动惊动了历史的长河。当地村民发现可疑的身影后,迅速上报了考古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安阳工作队火速行动,顶着零下十几度的严寒和大雪,连夜搭建工棚和轮班看守,随即展开了抢救性的发掘工作。 这座编号为“花东M54”的商代高等级贵族墓葬,墓口长达5米、深逾7米,随葬品多达577件,其中青铜礼器265件。在清理过程中,一件造型奇特的青铜器逐渐显露出了真容——当考古人员用冻僵的双手捧起它时,现场的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这是一尊前所未见的牛形青铜器!它,便是如今殷墟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亚长牛尊。 你以为它只是一件普通的酒器吗?不!它的主人亚长,竟是一位身经百战、最终血染沙场的商代大将军!而牛尊本身的“憨萌”外表下,更隐藏着殷商人对野性力量的敬畏密码。 其通长40厘米,带盖高22.5厘米,腰围52.5厘米,重7.1公斤。前伸的牛头双目圆睁,扁三棱状的牛角向后弯曲,四足粗短如柱,臀部下垂,短尾的末端呈纺锤形,浑圆饱满的腹部仿佛能听见远古的呼吸。更令人惊叹的是,牛身竟然遍布着20余种动物的纹饰,牛眼的两侧装饰有虎纹,下颌处点缀鱼纹,耳下垂装饰凤鸟纹,腹部两侧各有一只匍匐的猛虎,虎尾卷曲至牛臀处,周身还点缀着夔龙、凤鸟、大象等神性的动物,堪称是“青铜版的动物世界”。 牛尊背部的长方形铜盖揭开后,可见中空的腹腔实为盛酒器。但商代的青铜器绝非只是实用工具这般简单!牛脖下及器盖内的“亚长”二字铭文,揭示了它的核心使命——“亚”为武官的称谓,“长”是家族姓氏,这件器物既是墓主人身份的象征,更是祭祀时沟通天地的媒介。 #亚长牛尊 #殷墟 #考古发现 #历史文物 #文脉里的中国
00:00 / 04: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0
00:00 / 01: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3: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484
00:00 / 02: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7
#陕西历史博物馆 #博物馆 ,陕西历史博物馆,牛尊·西周,出土于陕西省岐山县贺家村,近期在吉金•中国馆(何家村馆对面),牛尊通高24厘米,长38厘米,腹深10.7厘米,通体为牛形,牛伸颈翘首作吼叫状,双眼圆睁,眉额以阴线刻饰,嘴部开一小流,可倾酒。身躯浑圆壮实,四足粗壮有力,尾巴紧缩臀后。背上开方口置盖,盖钮为一立虎,虎头大,昂首竖耳扬尾,长脊下压,四腿发达有力,躯体微微后缩,做捕获状,动感十足。盖与牛背以环钮相连,可随意开启而不脱落,提钮揭开盖子,便能注酒于器腹中。倒酒时,只要抬起牛的后腿,前腿着地,使上昂的牛头前倾,酒水就可流出。 牛尊是在1966年被陕西省岐山县京当乡贺家村的村民在挖渠时发现的。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闻讯后,立即派人前往贺家村,经过做工作,出资13元征集到这一罕见的“金牛”。后被定名为青铜牛尊,为国家一级文物。据说,牛尊出土前三天出现了神秘的五彩亮光,约两米多高,不停地闪烁,持续约半个小时后消失。科学研究表明,这种现象叫“磷铜反应”。在气候、温度、湿度等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地下的磷与青铜器会产生反应,就会出现这种彩色的亮光,而且昼夜可见。 整个器型设计匠心独运,造型雄健生动,纹饰华美流畅,为西周青铜艺术精品。#青铜器 #西安 #交换一张博物馆照片 @陕西历史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 @西安博物院 @肖战工作室
00:00 / 00: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6
00:00 / 00: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2
00:00 / 00: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