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4: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5
“十五五”规划(六)市县级规划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的市县级规划,是指由市、县级地方人民政府依据国家及省级规划要求,结合本地实际编制的行政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部署。作为我国规划体系中的末端环节,它既是国家战略在基层的落地载体,也是指导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操作性纲领。 市县级规划具有三重核心属性:一是地域性,需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历史基础和发展阶段,例如东部县城侧重产业升级,中西部县城聚焦基础设施补短板;二是承上启下性,既要落实上级规划确定的约束性指标,如碳排放强度、耕地保有量等,又要统筹下辖乡镇的专项规划,形成“总体规划-专项规划-空间规划”的传导链条;三是实施导向性,规划内容需细化到年度计划、财政预算和重大项目安排,如“十四五”期间某县明确提出“每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2000个,改造老旧小区5个”等量化目标。 从规划内容看,市县级规划涵盖五大维度:经济领域强调产业结构优化,如推动传统制造业智能化改造;社会领域注重公共服务均等化,例如规划县域医共体建设;城乡发展突出新型城镇化,包括特大镇设市试点、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生态保护落实“双碳”目标,制定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方案;基础设施则涵盖交通网络、水利设施、数字基建等具体工程。 在实施机制上,市县级规划需建立“编制-审批-实施-评估”闭环体系。规划草案需经同级人大审议,并通过听证会、专家论证等形式吸纳社会意见。实施过程中采用“目标任务责任化、责任部门具体化”管理,如将GDP增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等指标分解至年度,配套制定土地、财政、人才等政策包。中期评估阶段重点核查重大项目进度,对偏离目标的领域及时调整政策工具。 当前市县级规划呈现两大趋势:一是从“经济增长导向”转向“全要素发展”,增加民生福祉、创新驱动等指标权重;二是强化空间治理,通过“三区三线”划定(城镇、农业、生态空间及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实现“多规合一”。这种转变使市县级规划成为统筹发展与安全、协调政府与市场、衔接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的关键政策工具。#十五五 #十五五规划 #发展规划
00:00 / 02: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0: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9
“十五五”规划(14)专项规划框架提纲 专项规划框架提纲应包括以下内容,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完善或精简;涉及生态环境影响的专项规划,应编制环境影响评价篇章或报告。 1、 前言。应主要说明规划编制背景与意义、编制依据、规划目的和规划期限等。 2、 发展基础。应总结上一个规划期的发展目标指标、战略任务、政策举措、工程项目等完成情况,分析本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短板弱项,研判未来发展环境和形势趋势,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等。 3、总体要求。应提出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发展指标和发展布局等。主要在本领域发展现状和未来形势分析的基础上,明确政府履职边界和战略意图,根据现实需要确定本领域发展的战略方向、路径、目标,建立由约束性指标和预期性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提出各子领域的发展布局。 4、主要任务。应针对本领域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发展指标和发展布局以及目前存在的薄弱环节,明确在规划期内促进各子领域发展需要推进实施的战略任务、创新举措、改革事项、制度安排、配套政策、行动计划和方案,以及需要推进建设的工程项目、发展平台等。 5、 实施保障。应提出专项规划实施机制和保障措施,主要包括组织领导、责任落实、工作协同、要素保障、项目支撑、监测评估、督导考核、宣传解读等。#十五五 #十五五规划 #专项规划 #专项规划编制大纲 #发展规划
00:00 / 01: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0: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
00:00 / 00: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
00:00 / 00: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0
00:00 / 01: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1
运车邦3周前
#小云雀AI #科技改变生活#五年规划#时事政治#原创作品 国家近期的两个五年计划分别是“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和“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它们是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蓝图。下面是一个简要的对比表,帮助你快速了解它们的核心内容和区别: 规划名称 时间范围 核心主题 主要目标 重点内容 “十三五”规划 2016-2020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贫困县全部摘帽,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驱动、脱贫攻坚、节能减排、健全民生保障、强化生态环境治理 “十四五”规划 2021-2025年 迈向新发展阶段,开启新征程 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国家治理效能新提升 科技自立自强、畅通国内大循环与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乡村振兴、绿色低碳发展、应对人口老龄化 “五年规划”是什么? 中国的“五年规划”(从“十一五”开始,“五年计划”改称为“五年规划”)是国家对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制定的蓝图,旨在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它起源于1953年,至今已完成十四个五年规划。 从“十三五”到“十四五”的延续与发展 “十三五”和“十四五”并非割裂,而是承前启后的关系。 · “十三五” 聚焦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历史性任务,为此后的发展夯实基础。 · “十四五” 则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更侧重于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并设定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
00:00 / 00: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