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151
00:00 / 01: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
00:00 / 01: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2: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00:00 / 00: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1
我国建设月球基地的意义远不止于“登陆月球”那么简单,它是一个集国家战略、科学技术、经济发展和人类未来于一体的系统性工程。其重要意义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深入阐述: 一、科学与探索维度:拓展人类认知边界 1. 独一无二的科学实验室: 天体物理学与宇宙学:月球没有大气层和磁场干扰,是进行天文观测的绝佳平台,可以架设大型射电望远镜阵列,探测宇宙黑暗时代、引力波,以及在地球上难以观测的电磁波段。 行星科学与地球科学:月球保存了约45亿年的太阳系历史记录。研究月球的岩石、土壤和深层结构,能帮助我们理解地球-月球系统的起源、太阳系的演化,甚至地球早期的生命出现环境。 空间生命科学:在月球低重力(地球的1/6)、强辐射、高真空的极端环境下,研究植物生长、微生物活动和人类长期生理变化,为未来载人登陆火星乃至更远的深空任务积累关键数据。 2. 深空探测的“中转站”和“试验场”: 跳板作用:从月球发射航天器前往火星或其他深空目标,所需的能量远低于从地球发射,因为月球引力小且没有大气阻力。月球基地可以成为深空任务的燃料补给、设备维护和宇航员休整的中转站。 技术验证:在月球上测试生命保障系统、资源利用技术、居住舱、通信网络等,所有这些都是未来进行更长期、更遥远太空探索所必需的技术,月球是离我们最近的、最理想的“演练场”。 二、经济与资源维度:开辟新的增长极 1. 开发月球稀有资源: 氦-3:这是目前公认最具潜力的月球资源。氦-3是核聚变反应的理想燃料,几乎不产生放射性废物。月球表面沉积了数百万吨氦-3,而地球上的储量极少。一旦可控核聚变技术成熟,氦-3可能成为解决地球能源危机的关键。 稀土与铂族金属:月球上可能存在富含稀土元素和铂族金属的区域,这些是高端制造业、电子产业和新能源技术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
00:00 / 00: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66661周前
正是这种不确定,促使天文学家与物理学家不断发问,持续探索。当我们把望远镜对准太空时,我们不只是看见遥远的地方,也是在回望过去。光以每秒将近30万公里的速度传播。当我们看到一个10亿光年之外的星际时,我们看到的是他在10亿年前发出的光,看到的是当年的他,不是今天的他。 某种意义上,向外眺望,就像再读一本用光写成的历史书。因此我们能看见的宇宙有一个极限,这个距离构成了科学家所说的粒子视界。它像包围我们的一个巨大无形外壳,标记着可观测宇宙的最外边界。但这个壳并不是138亿光年远,它要远得多。 因为空间一直在膨胀,意味着当遥远天体的光朝我们而来时,我们与他们之间的空间也在增长。所以当那束光抵达我们时,发光的星系早已比他发光时远得多。由于这种空间的拉伸,粒子视界在每个方向上约为460亿光年,这让我们得到一个直径大约930亿光年的可见球体。 这个球体之内是我们的可观测宇宙,球体之外或许仍属于真实宇宙,但我们看不见,也许永远都看不见。粒子视界不是存在的极限,它只是可见的极限。在这道边界之内,我们可以研究星系、恒星与气体云,我们可以绘制空间结构,看到物质如何分布。 我们可以回望宇宙早期,甚至瞥见最古老的那束光——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这道微弱的辉光来自大爆炸后大约38万年,当时宇宙冷却到足以形成原子,光子得以首次自由传播。那道光自此一路传播,直到今天仍能用专门仪器探测到它。 但在粒子视界之外一切都变得不可见,那里可能有类似的星系、恒星与行星,也可能有完全不同的结构,甚至生命。可只要它们在视界之外就无从得知。更进一步,这个视界还在变化。随着时间推移,来自更遥远区域的光会陆续抵达,可观测宇宙随之增长。 今天看不见的某个星系也许未来会变得可见,但有一个转折,宇宙不仅在膨胀,而且在加速膨胀。这意味着遥远星系被拉开的速度越来越快。事实上其中许多星系如今正以超过光速的退行速度远离我们。注意这是空间膨胀所致,并不违背相对论。
00:00 / 02: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窗外是蓝星》是一部里程碑意义的纪录片,是属于中国航天人的独特浪漫。这是中国首部太空实景电影,其实更像是航天员日常vlog。 人类从未停止过仰望星空、探索宇宙,我们并非在凝视远方,而是在寻找归途。我们身体里的每一个原子都诞生于远古恒星的辉煌爆炸,当我们将目光投向星海,日常生活的琐碎与烦恼会瞬间被稀释,生命虽然短暂如蜉蝣,但即使渺小如尘埃人类的思想和精神可以触及百亿光年的深处,超越了肉体的局限。 2021年11月7日,王亚平成为“亚洲首位出舱的女航天员”,迈出了中国女性舱外太空行走的第一步,真的很骄傲。中国全体女性被允许读书才不到百年便可与五千年来的男性并肩,女性没有什么做不到的。 “当你看向窗外的星星,看见我们的地球,别忘了,数十亿女性也借着你的目光看向窗外。”当我听到这句话由王亚平缓缓讲出来瞬间泪目了,紧随其后镜头转向从太空中所看到的地球,我看到了多彩缤纷的世界和我们伟大的祖国,简直是感动得停不下来。 纪录片打动我的是没有神化航天员,而是展现了他们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与挣扎,正是这种真实让他们的勇气与奉献更加震撼人心。 这颗蓝色的小星球是家,是人类在宇宙中的摇篮,但人类不能永远待在摇篮,终有一天人类会离开地球踏上星际远航的旅程,奔向更远的星辰大海。 太空中漂泊的时间里他们就像离家的孩子,与地球上人共度新年时在春晚连线就像漂泊在外的游子给家里报平安。 人类的渺小就是伟大的渺小,看着神舟十三号从点火起飞到奔向太空渐渐变成一个光点,那不是一个普通的光点,那是人类对无限宇宙探索、逐梦的光点。 我们不仅在太空科技的探索中走在全世界前列,还在对下一代对科技的启蒙教育上无比用心,无论是太空小课堂还是这部纪录片都能激发我们的下一代对科技的兴趣,促使一代又一代人前赴后继的踏上科技探索的道路。 我们于这部纪录片中能看到工作的融洽、配合的默契、亲情的温暖、坚韧的毅力,这些既满足了观众对太空生活的好奇心,也表达了一种新时代航天强国精神。 这不是虚构的科幻片,而是现实真人真事真情景的大片。希望大家都能走进电影院看看这部特殊的纪录片,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强国,终有一天我们会带着文明火种向宇宙远渡。 “他们给了我们生命的保障,我们去完成他们探索太空的梦想。”向中国航空事业献身的航天员、科学家以及工作人员致敬。 我们生来属于宇宙,属于这个世界。#窗外是蓝星 #中国航天逐梦九天 #征途
00:00 / 00: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
00:00 / 05: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34: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2: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