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永久禁止出境展览的国宝:西周“晋侯苏钟” 晋侯苏钟的珍贵,远不止于其完整的编钟组合,更在于那刻于其上高达 355 字的铭文所记载的一场鲜为人知的历史战争。要知道,众多的青铜器铭文绝大多数都是通过铸造而成的,而晋侯苏钟上的铭文,竟是用坚硬的金属工具刻凿而成,这在西周青铜器中尚属首次发现,这一点无疑使其价值倍增。而且,这些铭文的排列竟与编钟的音列关系完美契合,这意味着在制作这套编钟时,先是依据音律进行选配,而后才精心凿刻上整篇铭文。 细细解读铭文,我们仿佛能够穿越时空,回到了西周厉王三十三年。当时,一位名叫“苏”的晋国国君,率领着英勇的军队,投身于周厉王亲自指挥的征伐东夷的战争。正月上旬,周厉王从位于陕西的宗周启程,奔赴东部,二月中旬抵达河南的成周。在经历了一系列紧张的军事部署之后,三月下旬,大军来到了今山东境内,并在此分兵进击。周厉王下令让晋侯苏北上直捣东夷的巢穴,晋侯稣英勇无畏,先后攻克两座城邑,与周厉王会师后发起总攻。在这场激烈的战役中,晋侯苏展现出非凡的勇气和卓越的军事才能,他率军斩敌首 380 人,俘虏 94 人,立下了赫赫战功。 战争胜利结束,为了表彰晋侯苏的卓著功勋,周厉王在宗周的宫殿中举行了盛大而隆重的授奖仪式,他慷慨地赏赐给晋侯苏大量的马匹、弓箭和祭祀用的香酒。#晋侯苏钟 #上海博物馆 #考古发现 #青铜器 #抖音知识年终大赏
00:00 / 03: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3
西周“墙盘”上284字铭文为什么被称为青铜史书? 这件铜盘上面高达284个字的铭文记述的珍贵内容被考古界誉为我国的青铜史书,它不但是国家一级文物,更是我国永久禁止出境展览的文物,它也是宝鸡中国青铜博物院的镇馆之宝,它就是名满天下的“墙盘”,它的发现和出土还充满了偶然性。 墙盘铭文所记载的7代周王与司马迁的史记中的内容非常吻合,但是墙所在的微氏家族虽然是西周时期最大的世家贵族,其发展史的部分内容则并没有具体的文献记载,这件墙盘的出土直接填补了西周微氏家族的一段空白,属于异常重要的历史资料。 1976年12月15日,陕西宝鸡市扶风县法门公社白家村生产队的队员在平整土地时,在距地表30厘米处发现了一处西周时期的青铜器窖藏,随后考古专家对其进行了清理发掘,总共发掘出了惊人的103件西周时期的青铜器,这件墙盘便是其中的代表。 墙盘器形巨大,制作的异常精美,整体通高16.2cm、口径47.3cm、重24.9斤。 墙盘的最珍贵之处是它内部高达284字的铭文记载了西周七代周王以及墙所在的微氏家族五代先祖辅佐历代周王的重要事迹。其历史价值和文学艺术价值之高,在青铜器铭文之中非常罕见。铭文的具体内容为:在文王时期,初步地做到政事和谐,苍天降给他美德,一切大定,他完全掌握了四方,聚合并接纳了万国。强有力的武王征伐四方,他奋起指挥征伐殷商,国土永久的达到了殷朝,巩固了远祖留下的国土,有法度的聪明的成王,在各方面概括了治国纲要,开始治理周国。渊深明哲的康王,用力守护亿万疆土。宏伟厚重的昭王,大規模地打击荆楚势力,时常巡守南方的国土。恭敬显赫的穆王,用模范表率来教诲,继续安定了现在的天子,天子完全继承了文王武王的治国韬略。使四方和外族都来朝见。当年武王灭商后,我的第一代烈祖微子就来朝见了武王,武王则命令周公安排其居住的土地,让他住在了岐周。在成王和康王的时期,微氏的第二代是烈祖之子乙祖,乙祖精通计量之法,他非常用心辅佐两位周王,很快就成为了西周王室的亲信和心腹重臣。 到西周昭王的时候,微氏的第三代是乙祖的儿子亚祖祖辛。名字叫折,由于他在周王室担任作册之职,又被称为作册折。当时,微氏家族更加荣光,随后他便从祖庙中单独分离出来并自立新的宗庙,以后便以官为氏。 #博物馆 #历史科普 #国家文物 #让文物抖起来 #古老文明
00:00 / 04: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79
00:00 / 01: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96
00:00 / 01: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00:00 / 01: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