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7
00:00 / 02: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
00:00 / 00: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0: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00:00 / 00: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6
00:00 / 00: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6
襄阳市凤林禅寺又名观音阁,是襄阳三大佛教圣地之一,坐落于襄阳城南四公里的岘山汉江畔,东临汉水,与鹿门寺隔江相望,西靠习家池、谷隐寺,南接孟浩然故居涧南园,北连岘首亭。其历史、文化与自然景观交织,形成独特的文化地标。 🏯 一、**历史沿革** 1. **始建与演变** - 始建于 **东晋年间**(一说梁朝天监十四年至十五年,即515—516年),初名“大兴国寺”,由梁武帝或雍州刺史韦睿所建。 - 隋代改称“兴国寺”,唐代更名“延庆寺”,民国时期仍存,后因战火与自然侵蚀逐渐荒废,至20世纪80年代仅剩残垣断壁。 - 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大修后,历经338年风雨,于1995年冬塌毁。1996年由台北达法法师倡议重建,2001年获宗教活动场所批准,2002年举行开光大典。 2. **名称由来** - **凤林寺**:传说僧人载金银南下建寺,船至襄阳城南险滩倾覆,金银化凤凰飞入山林,遂就地建寺,名“凤林寺”,山称凤凰山,滩名凤凰滩。 - **观音阁**:因传观音菩萨曾在此修炼,信众建“凤凰亭”纪念,后扩建为阁,故得名。 二、**地理与建筑** - **地理位置**:地处汉江要冲,毗邻习家池、孟浩然涧南园、凤林古渡,形成“东临汉水、西依岘山、南望鹿门、北接古城”的格局。 - **建筑布局**: - 现存大雄宝殿(1999年)、天王殿(2008年)、地藏殿、五福殿(2011年)及钟楼等。 - 院内有古朴树与皂角树,传说为观音修炼之地,“夏无蚊虫,冬无积雪”。
00:00 / 01: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2: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0: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5
00:00 / 00: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9
1000首古诗分享第1⃣️3⃣️4⃣️首:《夏日南亭怀辛大》 南亭位于孟浩然家乡襄阳郊外岘山附近的涧南园。辛大疑为辛谔,是孟浩然的同乡友人,两人常于夏日在南亭纳凉,约为琴酒之会。此诗便是诗人在夏日夜晚于南亭纳凉时,面对清幽夜景,触景生情,怀念起远方的友人辛大而作。 •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开篇描绘夕阳忽然西下,池边月亮渐渐东升的景象。“忽”“渐”二字,既写出了日落月升的实际速度感受,又表现出诗人对夏日炎热消退、明月升起的满足心理快感,同时点明南亭傍水的环境。 •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诗人沐浴后披散头发,开窗卧于亭中,享受清凉,尽显闲适自在,体现出一种身心的快感,也流露出诗人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 •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从嗅觉和听觉角度写纳凉感受,清风送来荷花香气,竹叶滴露发出清脆声响,细腻地描绘出夏夜的清幽美好,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夏夜的清新宜人。 •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由清幽之景引发弹琴之念,却因无知音欣赏而作罢,流露出孤独与无奈,“琴”象征着诗人的高雅情趣和淡泊心境,“恨无知音赏”则点明对友人的怀念和知音难觅的哀愁,自然地从写景过渡到抒情。 •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直接点明主题,诗人因眼前景而怀念友人,这种思念强烈到在半夜的梦中都苦苦想念,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推向高潮,以有情的梦境结尾,余味悠长。 #每天一首古诗词 #和抖音一起学古诗 #中华好诗词 #每日一读 #学习古诗词
00:00 / 00: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