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49
00:00 / 01: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58
00:00 / 00: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8
00:00 / 00: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8
00:00 / 00: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7
00:00 / 06: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6
00:00 / 01: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3
00:00 / 00: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
00:00 / 00: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铛…铛…铛…这是上课预备铃声;铛,铛铛,铛,铛铛…这是上课铃声;铛铛,铛,铛铛,铛…这是下课铃声;铛铛铛,铛铛铛…这急促的铃声,则是学生集合的铃声。这清脆的铃声,还有那朗朗的读书声和悠扬的歌声,是久久回荡在丰乐老街南街的美妙旋律,更是永远回响在当年少年心中的天籁之音。也是今天听惯电铃加语言铃声学生们无法理解的人工打铃声。 据老人讲丰乐小学建校之初,位于丰乐老街的南街中心位置的东侧,这是过去的一个当铺。1948年,丰乐河全镇解放,当年丰乐小学便建立起来。小学有前门和后门。前门紧临街面,两扇木门构成的大门有2米多高,1米5宽,20公分厚,上下里外都用铁皮包着,朱漆上色。大门外侧整整齐齐地钉着纵横排列的铜钉,里侧有上中下三道大木栓。进了大门,两侧的房子相对排列,各有十多间,这是教室和老师的宿舍。那时候,老师没有单独的办公室,备课和批改作业都在宿舍里。只有校长和教导主任才有共用的办公室。两排房子中间是一个宽约10米,长约50米的大院子,是学生开会、做操和课间活动的场所。紧挨院子的东头是一个比院子地面高1米多的高台子。高台子两侧各有3间大房子,东面是一横排封住院子的房子,其中间是后门。后门外本来地势就低,后门处又抬高了1米多,所以进学校后门就必须上台阶。后门的台阶由青条石砌成,有10米宽,30多级。那时进学校后门上台阶,感觉像电影里进王宫一样。由丰乐小学的布局,可以想见当年当铺建筑的庞大、雄伟和不同寻常。 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为止,丰乐小学一直是方圆一二十里内唯一的完全小学。像周边的师姑庵小学、安家湾小学、常家淌小学、三滩小学等,当时都只有初小(1—3年级),而没有高小(4—6年级),丰乐小学从建校开始都是完小。 进入六十年代后,因学生激增,老师不断增多,校舍不够用,就把位于南街南头街东边的福音堂里的居民迁出来,开设了几个班的教室,纳入丰乐小学统一管理。从这个时候开始,丰乐小学的临街大门便被封死,将原后门扩大,变成了学校大门。不久,在新大门南侧边上又开了一个小门,仅供老师和学校食堂师傅出入。将前门封禁的主要原因,除了便于对位于福音堂的校区进行管理外,还便于控制学生下河洗澡。 丰乐小学在丰乐老街南街建校十几年里,学校培养和输送了一大批为国家和社会做出积极贡献的杰出人才……
00:00 / 00: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74
00:00 / 01: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