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1
00:00 / 02: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4
00:00 / 01: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
00:00 / 01: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彭老师2周前
想要考个好大学。从高一就要开始发力,而非等到高三 太多高一学生刚踏进校门就陷入了“伪适应”的陷阱,抱着“高中不过是放大版初中”的愚蠢侥幸,把日子过得一塌糊涂——上课走神、作业敷衍,浑浑噩噩得像没上发条的木偶,毫无章法可言。他们天真地以为,不用现在踏踏实实地啃书本、建基础,只需把初三“临时抱佛脚”的老套路照搬过来,等到高三再“突击发力”,就能轻松拿下好成绩。这种自欺欺人的想法,简直是在给未来的自己挖大坑。 可他们根本没看清:高中知识的体量,是初中的好几倍,绝非靠短期记忆就能啃下的“小蛋糕”;题型更是从单一的基础题,变成了多知识点交叉的综合题、变式题,藏着无数陷阱。等到高三幡然醒悟想补救时,才发现知识漏洞早已连成了网,知识体系的地基压根没打牢。这时再想发力,就像在流沙上建房子——拼尽全力也抓不住重点,最终只能眼睁睁看着时间溜走,收效甚微,追悔莫及。 1. 建立“每日闭环”,对抗浑噩感 每天睡前花10分钟做两件事:一是列出当天的核心知识点(如数学的函数定义、英语的10个高频词),确认已掌握;二是规划次日的3件必做小事(如整理物理错题、背一段语文古文)。用具体任务替代模糊状态,避免时间被浪费。 2. 拆解知识,化解“体量压力” 把高中三年的知识看作“拼图”而非“大山”。按学期、章节拆解目标,比如高一上学期主攻“函数基础+必修一古诗文”,每完成一个小模块就标记进度。像吃蛋糕一样分块解决,能清晰看到积累的成果,减少畏难情绪。 3. 同步“学练结合”,适应题型变化 拒绝“只听课不做题”的低效模式。每学完一个知识点,立刻做5-10道不同类型的基础题,周末再集中练1-2道中档综合题。通过即时练习熟悉题型逻辑,避免到高三才发现“学的和考的不一样”,提前建立题感。#高中
00:00 / 00: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