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
00:00 / 01: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2
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旧址-黄桥篇 1940年,为执行党中央关于“开辟苏北、发展华中”的战略任务,陈毅率领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渡江北上,把江南指挥部改称为苏北指挥部。当年7月,陈毅、粟裕等领导人着手建立以黄桥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原黄桥中学工字楼成为新四军苏北指挥部驻地。 【遗迹介绍】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旧址位于黄桥镇分黄河南岸,为仿德国式建筑。1924年由著名学者、书画家韩士元等6人为筹建私立黄桥中学建造,分上下两层,共22间。1940年7月29日,新四军到达黄桥后,陈毅、粟裕等新四军领导人在这里运筹帷幄,指挥了营溪反击、攻打姜堰、黄桥决战一系列主要战斗和战役。 【革命故事】新四军挺进苏北以前,日寇占领了长江沿线和大运河沿线的中小城市,国民党江苏省主席兼鲁苏战区副总司令韩德勤勾结日寇,积极反共,欺压人民,黄桥人民迫切盼望我军解救。1940年秋,新四军挺进黄桥后,反共顽固派韩德勤对我军恨之入骨。在此情况下,陈毅、粟裕制定了联李、击敌、反顽的一系列方针政策。 1940年9月25日,韩德勤三万多兵力进攻黄桥,而我军仅有7000多人。面对数倍于我军的顽军,陈毅、粟裕决定以黄桥为轴心,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决战前夕,新四军迅速开展了动员、练兵、瓦解敌军和统一战线工作。在此过程中,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讲解员王琳介绍,陈毅元帅曾经在这里亲自拟订了《黄桥决战告全体指战员同志书》、《告苏北各界人士书》、《告江苏省保安六旅全体官兵书》,并且召开了战前动员大会和各界人士代表大会。 决战胜利之后,指挥部前面的操场上曾经举办过战利品展览,召开祝捷大会,战地服务团演出过“文明戏”。操场上还留下了陈毅和新四军指战员打篮球的足迹。黄桥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林任申介绍,黄桥决战当中,统一战线起了很大的作用。当时泰州方面有李明扬、李长江两支部队,如果统战工作没做好、他们也出手的话,对新四军是很大的压力,由于统战工作的成功,他们采取了中立的态度。减轻了新四军的压力。#新四军纪念馆 #泰兴 #泰州 #泰兴黄桥 #航拍
00:00 / 00: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8
00:00 / 00: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69
00:00 / 00: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3
绿林游击队(十六)新四军三战坪坝 游击队攻克三阳。 坪坝镇位于白兆山与大山头之间,三面临山、一面临水,是京山、安陆、随县三块根据地的连接枢纽,素有”小汉口”之称。豫鄂边区党委决定夺取坪坝,切断日伪军对根据地的威胁。 1940年3月20日,新四军平汉支队一、二团队包围坪坝,丁巨川部凭借石墙负隅顽抗。二团队趁机从东门猛攻,一举突破城墙,展开巷战。不到一小时,战斗结束,丁巨川被从水塘中拖出,谢正奎被击毙。新四军全歼两部伪军,拔掉日伪顽安插在此的钉子。 日军不甘心失败,4月初组织1200余人进犯坪坝。新四军在安坪公路两侧设伏,击退日军五次进攻,毙敌80余人,日军狼狈逃回雷公店。 5月,日军第二次进犯,趁平汉支队主力不在坪坝,从安陆偷袭。我军急调三团队回防,警卫营与三团队夹击,毙敌百余人,日军败退。 6月,日军大井司令官亲率1200余人第三次进犯,同时令崎田率京山日伪军从三阳方向增援。边区党委决定调一个团队迎击大井,命令绿林抗日游击大队阻击崎田。 绿林游击大队队长张光德与京北县委书记胡志坚决定先攻克三阳。伪军连长宋大贵因妻子被鬼子强奸而恨之入骨,经胡志坚说服,同意与游击队合作。宋大贵带人伪装”俘虏”,骗开北门,游击队迅速控制炮楼,歼灭日军80人,伪军20人。 随后,游击队在七里冲设伏。崎田狡猾,坐第七辆车,见伏击后倒车逃回宋河。但日军主力在七里冲被全歼,毙敌130人,伪军40人,缴获轻机枪5挺、步枪100余支。 第三次保卫坪坝,新四军六团在殷家大湾设伏。日军在迫击炮掩护下反扑,但被击退。十月剧团女兵也来到前线,协助搬运弹药、护理伤员,极大鼓舞了士气。最终,日军被击溃,毙敌360余人。 三战坪坝,新四军共歼敌570余人,击退日军三次大规模进攻。坪坝镇成为连接白兆山与大山头的稳固根据地,日军自此龟缩据点,再难组织大规模进攻。宋大贵带领伪军连经整训,编为绿林抗日游击大队第四小队,为抗日事业贡献力量。 这一系列胜利,不仅巩固了鄂中抗日根据地,更向全军民展示了新四军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为后续抗战奠定了坚实基础。#京山 #绿林山风景区 #抗日战争
00:00 / 03: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00:00 / 06: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1: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37
#红色景点 1941至1945年,中共鄂豫边区党委和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设在白果树湾,是鄂豫皖湘赣五省的抗日指挥中心。周志坚率领十三旅驻扎在大山寺下陈家大湾,担负着保卫五师司令部,保卫大悟山革命根据地的重大职责和神圣使命。 那时,旅部设在陈家大湾陈氏祠堂里。周志坚旅长住在陈家大湾的四年中,他率领十三旅官兵,在乡亲们的密切配合下,同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顽强的斗争,指挥了“三保大山寺战斗”。他与陈家大湾和邻村的乡亲们同甘共苦,打成一片,经常去同乡亲们拉家常,问寒问暖;宣传革命道理,给青少年讲战斗故事:帮助村民排忧解难,和战士们一起帮助乡亲们砍柴挑水、打扫卫生。 农忙时节,率领官兵帮乡亲们插秧、车水、收割庄稼。在四年的朝夕相处中,周旅长及十三旅官兵与全村村民建立了鱼水深情。 1945年9月一天夜里,新五师 根据中央指示连夜转移。十三旅离开陈家大湾时,乡亲们依依不舍,煮鸡蛋、炒花生、做干粮、赶做军鞋,送给新四军战士:部队出发时乡亲们站在湾门口,向新四军战士频频招手,很多人流下了眼泪,有的小孩抱着战士们的腿不放。一位 80 岁白发苍苍的老太婆拉着周旅长的手哽咽着:“你们还回来吗?”老人家这句话,表达了陈家大湾父老乡亲对周旅长智勇双全、爱国亲民一代战将的崇敬与爱藏,也表达了陈家大湾群众对新四军官兵难舍难分的深厚情谊。
00:00 / 01: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6
黄花塘(三十) 新四军军部刚刚重建几天,苏中就发生了李长江公开投降日军的事件。 原来,皖南事变后新四军遭受严重损失,日军兴奋异常,加紧向华中各抗日根据地“扫荡”。同时,加紧引诱泰州地区的国民党军鲁苏皖游击总指挥部副总指挥李长江投降。 抗战以来,江苏地方实力派人物李明扬、李长江及其部队,虽属国民党军体系,但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感召下,一直打着抗日的旗号。 当韩德勤与新四军苏北部队发生冲突时,“二李”也基本能够保持中立态度。皖南事变后在日军威胁利诱和汪伪集团的重金收买下,李长江不听劝阻,与李明扬分道扬镰。 2月13日,李长江率6个纵队约一万人,在苏北泰州、姜堰地区公开投降日军。18日,在泰州通电就任伪军第一集团军总司令。李长江是华中国民党军第一个公开投降日军的高级将领,对抗战产生了极坏影响。李长江投降后,配合日军,向海安、东台地区的新四军苏中部队进攻,进而夺占整个苏北地区。刘少奇指出:“此贼不除,后患甚多。” 为顺应民心,狠狠打击投降势力,保卫苏北抗日根据地,新四军军部决定由第一师部队发起讨伐李长江战役。18日,陈毅、刘少奇发出《讨伐李长江命令》,任命粟裕为讨逆总指挥,刘炎为政治委员,速率第一师3个旅歼击李长江部。 2月18日黄昏,第一师部队由海安向西出击。粟裕部署,叶飞第一旅在攻克姜堰后直取泰州,王必成率第二旅和陶勇第三旅从南北两翼围歼李长江主力。 叶飞第一旅得令,首先向姜堰发起攻击。驻守姜堰的李长江部队,均系刚改编的伪军,建制混乱,发现新四军大部队进攻,便上下慌作一团,枪声一响,失去指挥的官兵四散逃窜。叶飞指挥部队顺利占领姜堰,全歼驻守伪军800余人。 接着,王必成第二旅、叶飞第一旅、陶勇第三旅兵分中、北、南三路兵临泰州城下。19日晚,讨逆部队从东、南、北三个方向对泰州城迅即发起攻击。担任主攻的王必成第二旅,进展神速。粟裕命令王必成以一个团利用夜暗突入城内,直捣李长江的指挥所,打乱其指挥体系,使李长江部丧失组织抵抗的能力,然后与其他攻城部队里应外合,协同配合作战。王必成得令,指挥部队勇猛攻击,进展迅速。 战至次日晨,王必成指挥第二旅协同兄弟部队攻占泰州城,俘伪军官兵5000余人,并争取伪军两个支队反正,缴获大批军用物资,其中有大宗的黄色炸药。 李长江自知投降日军理亏,如丧家之犬,仓惶率残部数百人弃城向西南方向逃窜。 讨逆战役的胜利,沉重打击了苏北的投降势力,
00:00 / 00: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1
00:00 / 01: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2: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0: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
00:00 / 02: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