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4
00:00 / 00: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83
00:00 / 01: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
萧山人(第6期)|施加农:用脚步丈量土地,用专业守护历史,一位萧山“文保卫士”的温情与风骨 在萧山文博界,施加农先生的名字,总与“跨湖桥”和“文物保护”紧密相连。这位原萧山博物馆馆长,更像是一位谦和而执着的守望者,数十年来,他用脚步丈量土地,用专业守护历史,将自己对故乡的深情,悉数倾注于每一处亟待保护的遗迹之中。 谈起施老师,人们最先想起的往往是2002年跨湖桥独木舟面世时的那个关键抉择。当“江南第一舟”带着8000年的时光重见天日,如何保护这件举世无双的瑰宝成为巨大难题。在众说纷纭之际,施加农先生没有高声喧哗,而是以扎实的考古依据和冷静的科学分析,力陈就地保护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他那份基于专业自信的坚持,最终让独木舟得以在沉睡的原址上获得新生,也为萧山留下了这张无可替代的文化金名片。这份功劳,安静却无比厚重。 但他的守护,远不止于惊天动地的重大发现。更多时候,他守护的是一座座看似寻常的古桥、一片片即将湮没的老街。他的“敢于发声”在坊间闻名,并非因为性情火爆,而是源于一份根植于内心的责任。 有一次,他为了阻止一处遗址被破坏,在工程现场耐心地向施工方讲解地下的历史价值,一遍又一遍,直至对方理解并同意暂停施工作业。他的“刚”,是文人式的据理力争,是那种“这件事我必须管”的朴素执着。这种不妥协,为萧山挽回了许多不可再生的文化记忆。 褪去“卫士”的锋芒,生活中的施加农更是一位温和的师长。他乐于将深奥的考古知识化作生动的故事,无论是对着小学生还是对文保感兴趣的市民,他总是耐心十足,眼神里闪烁着对历史的热爱。他笔下的文章,既有学术的严谨,也充满了让文物“活”起来的人文温度。 施加农先生或许不愿被称作“丰碑”,他更像是历史与当代之间的一位虔诚的“摆渡人”。他用一生的坚守告诉我们,文物保护并非遥不可及的口号,而是发自内心的敬畏与持之以恒的行动。他留下的,不仅是学术成果和被保护的遗迹,更是一种脚踏实地、勇于担当的风范,默默滋养着萧山这座城市的文明根脉。(文:异人正话)#萧山博物馆原馆长施加农 #萧山“文保卫士”施加农 #萧山博物馆 #萧山好人 #萧山故事
00:00 / 00: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00:00 / 02: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
00:00 / 04: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