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1
00:00 / 23: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84
00:00 / 01: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5
00:00 / 00: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7
00:00 / 00: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00:00 / 12: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69
00:00 / 00: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8
00:00 / 00: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1
00:00 / 00: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3
00:00 / 02: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4
前段时间刷到同乡老同学(已返乡创业就任村书记)和一小老乡航拍的原就读的小学初中学校已注销停办(县里共注销33所中小学),都是因社会发展趋势变了,结婚率低、生育率低导致城市区的一些幼儿园都关停并转了,乡村小学更因城镇化进程、人口净流出等因素这是预料之中的事。承载着我小学初中6年生活学习时光的地方,虽然88年初中毕业后很少再回校园里,但只要回老家还是要去学校门口外的那条路走走(带着孩子们到自己曾经学习工作的地方走走转转,也算是不忘来时路,就象初到厦门工作的第一家台资企业,虽然工作四年多离开了,但只要有空还是去转转,后来既使破产了也还去看了一次)。不知是哪年看到小学原来的四合院校区和她背后四合院公社已盖成了4层的教学楼,两个四合院拆并有了一个漂亮的大操场,学习生活条件有了大大改善,不象我们那时操场是公社及当地村民共用,只两张石板乒乓球台,操场一边一个木杆上装了一个板,有个破圈在上面就是蓝球架;初中生宿舍也是三个年级的男生一大间,女生一大间。当时公社小学规模不大,教室少,我到小学三年级时才全班转到这上。上小学一二年级时路程还要远一倍,对当时来说这点远不算啥,毕竟快8岁了还没有学上,就算是自带凳子到一个集体仓库用石板铺的课桌听课也是幸福的事,总比放牛好。小学三年级转到公社小学后,回家的路就近了一半了,到四五年级时中午也可在食堂蒸饭了。当时小学升初中太难了,全公社8个大队4个小学毕业班就只收了一个班,真是埋没了太多人才。初中三年里,虽然学校教学环境条件很差,可老师们都勤勤恳恳,特别是主课老师们(两校长都亲自带主课),他们和蔼可亲,亦师亦友,感觉和他们没有距离感。同学们也很努力,学校教育质量高在该区域小有名气,还有周边学校的学生转来读的,听说后面几年里更是培养了不少中师、中专和县重点高中学生。向老师们致敬!现在的乡村留不住人很正常,留下来的没产业支撑,就算有产业也不需要这么多人,全国大搞高标准农田建设,实行机械化、科技化、规模化种养殖适销对路特色农产品,再带动二产三产,村民通过土地流转收租或分红,这样老年人不用挂念自己的几分田地再去劳作,也减少年迈摔拌等造成更大的损失,也可实现退休的愿望,年龄大的回来也可就地当新农人,就近照顾老人,把房前屋后院子整干净漂亮,实现“城里有房,乡下有院”何乐而不为?改变现如今“儿时玩伴今何在?俱为碎银奔在外,再遇不知曾相识,两鬓斑白人老迈”的现状。
00:00 / 01: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
00:00 / 01: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3
00:00 / 00: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3
00:00 / 00: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