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15: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60
00:00 / 15: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7
00:00 / 02: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78
00:00 / 00: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
00:00 / 00: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5
00:00 / 01: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3
00:00 / 01: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2: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宇宙是从时空的“小哆嗦”开始的?科学家提出超级大胆的新想法! 想象一下整个宇宙最初的样子:一片绝对的虚无,没有任何星星、没有物质,甚至没有光。那最初的宇宙结构——那些孕育了星系、恒星和我们地球的“种子”——是从哪儿冒出来的呢? 传统的解释可能需要一些“启动器”:比如一个充满能量的特殊“场”(就像一种弥漫宇宙的能量汤),或者某种初始的基本粒子在起作用。 但现在,来自巴塞罗那大学和意大利帕多瓦大学的科学家们提出了一个更加简单、也更加震撼的想法:可能什么都不需要!宇宙自己就能从“无”中生出“有”来! 核心思想:时空本身的“量子哆嗦”是起源 这个大胆的新理论认为: 1. “空”并不真“空”: 即使在最深层的虚无中,按照现代物理学的量子理论,空间和时间本身也不是死气沉沉的。它们在极其微小的尺度上,每时每刻都发生着无法想象的快速、微小的“哆嗦”或者“波动”。科学家管这个叫量子涨落。你可以想象平静湖面上永远存在的、肉眼看不见的细微涟漪。 2. “哆嗦”变“波纹”: 在宇宙诞生的极端超早期,这个理论的提出者认为,时空本身这种无处不在的量子“哆嗦”,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特殊的“波纹”——这就是引力波(广义相对论预言的一种时空本身的波动)。 3. “波纹”变“种子”: 关键的突破来了!这些由时空“哆嗦”产生的、原初的引力波纹,就像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虽然宇宙最开始连“石子”都没有!),它们会在宇宙“原始汤”里制造出极其微弱的、密度不同的区域——有的地方物质密度稍高一丁点儿,有的地方稍低一丁点儿。正是这一点点微小的密度差异,成了宇宙结构的“种子”。 4. “种子”长成宇宙: 接下来,就是引力和时间的魔法了。在宇宙膨胀和引力的共同作用下,那些密度稍微高一点的区域,会像滚雪球一样,把周围的物质吸引过去。这个“雪球”越滚越大,经过百亿年以上的演化,最终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浩瀚星系、璀璨恒星和包括地球在内的行星。 为什么这很“大胆”? 因为这个新模型说:“开始键”就是时空自己的小哆嗦(量子涨落),不用等什么神秘的能量场降临,也不用等特别的基本粒子出现! 宇宙诞生的第一步,可能比我们之前想象的要更加“自给自足”、更加依赖时空本身的量子本性。 意义何在? 如果这个理论经受住进一步的检验,它可能会彻底改写我们物理教科书上关于宇宙起源的那一章!它简化了宇宙诞生的“剧本”,为理解万物如
00:00 / 03: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1: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0: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00:00 / 01: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6
00:00 / 02: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0
00:00 / 02: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