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7: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1: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6: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78
00:00 / 01: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45
稀土管制:从资源守护到规则重塑的战略进阶 2025年10月9日,商务部发布公告,对含中国原产稀土的相关物项及技术实施出口管制,明确对军事用途、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相关的出口申请原则上不予许可,标志着我国稀土资源治理进入全新阶段。这一举措绝非贸易博弈中的临时反制,而是立足国家安全、产业升级与全球责任的战略抉择,其意义远超单一资源管控的范畴。 安全基石:筑牢战略资源的防扩散防线 稀土的“军民两用”属性,决定了其出口管控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必然要求。这种被称为“工业维生素”的战略资源,既是新能源汽车、风力涡轮机的核心材料,更是先进战机、核设施等尖端军事装备不可或缺的元素 。在全球地缘局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若任由稀土资源及相关技术无序流动,可能间接助长地区冲突与安全威胁。 此次管制精准划定红线:向境外军事用户、管制名单企业的出口需严格审批,涉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或恐怖主义用途的申请原则上直接否决,仅紧急人道救援用途可豁免许可并事后报备。这种差异化管理既遵循国际防扩散准则,又精准守护了国家安全底线,展现了主权国家对战略资源负责任的管控态度。事实上,对军民两用物资实施出口管制是国际通行做法,我国此举完全符合国际法理,是履行大国安全责任的正当之举。 产业革新:终结粗放模式的必由之路 回顾过往,我国稀土产业曾深陷“资源大国、利益小国”的困境。粗放开采导致生态破坏,低价出口让战略资源以“白菜价”流失,非法走私与逃税乱象更侵蚀着产业根基。2024年《稀土管理条例》的出台开启了法治化治理序幕,而此次出口管制成了产业升级的“强催化剂”。 管制政策与全产业链治理形成协同效应:通过建立稀土产品追溯信息系统,打造覆盖开采、冶炼、出口的“透明之网”,从源头遏制非法贸易 ;更通过技术出口管控,巩固我国在产业链高端的优势——目前我国掌握全球90%以上的稀土冶炼分离技术,91.6%的永磁体制造产能,这种技术壁垒绝非短期可替代。此举倒逼国内产业彻底摒弃“以环境换增长”的旧模式,转向技术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为全球产业链提供更可靠的供应基础。 全球治理:重塑供应链的规则话语权 在全球稀土供应链中,我国一直扮演着核心供应者角色,但长期缺乏规则制定权。欧美等国虽推动供应链多元化,却受限于技术瓶颈:美国MPMaterials产能仅达设计值的40%,澳大利亚冶炼厂要到2027年才投产,东南亚国家更是高度依赖我国冶炼技术。此次管制并非切断供应,
00:00 / 04: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1: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00: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5
00:00 / 03: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2: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24
中国商务部“通告”全球,决定对稀土相关技术“实施”出口管制 对于中国来说,这不仅是一次外交上的主动出牌,更是一次国家安全维度的战略部署。 过去,中国在许多关键技术领域长期处于被动防守。西方卡芯片、卡软件、卡设备,中国只能一边突围、一边忍耐。但现在,中国终于在稀土这个“技术命门”上,找到了可以反制的杠杆。 这是一次本质上的战略主动权转移。从“被动应战”到“主动设限”,中国在告诉世界:在关键资源和核心技术上,我们不再是“供应商”,而是拥有“话语权”的制定者。 2024年起,中国的稀土政策就悄然发生转向,不再只是守住资源,而是开始牢牢控制技术。这一次的出口管制,不再是简单地“卡原材料”,而是系统性地“封技术”。这是一次极具前瞻性的战略反制,更是一种全新的非对称博弈方式。 中国不仅拥有全球最大稀土储量,更掌握稀土冶炼和磁材制造的绝对技术优势。这些工艺不是靠砸钱就能复制的,少则五年,多则十年,依赖的是长期产业积累和工程经验。比如稀土分离中常用的“氟碳酸法”工艺,至今仍是中国独家掌握的核心技术之一。 这次的管制不留死角。技术本体、服务、数据三位一体都被纳入监管范围。哪怕是中国技术人员去国外做个项目,或者在论文中提及关键参数,都必须审批。想钻漏洞?几乎不可能。 这就是所谓的“穿透式监管”,它打破了出口概念,意味着中国已经不再只盯出口报关单,而是要对所有形式的技术外流进行全流程把控。
00:00 / 06: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6: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
商务部海关总署对超硬材料稀土、锂电电池等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 #2025年10月9日,商务部、海关总署对超硬材料、稀土、锂电池等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 - 维护国家安全:稀土相关物项具有军民两用属性,部分境外组织和个人将原产中国的稀土管制物项直接或加工后用于军事等敏感领域,对中国国家安全和利益造成重大损害或潜在威胁。锂电池及相关物项也可能涉及敏感应用,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履行防扩散等国际义务,需对其实施出口管制。 - 保护产业发展:中国在稀土领域拥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对稀土相关技术实施出口管制,可保护中国稀土产业的核心技术优势,推动国内产业升级。在锂电池领域,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磷酸铁锂(LFP)电池生产国,将磷酸铁锂等电池正极材料制备技术纳入限制出口范畴,有助于避免关键工艺外流,维护中国在新能源产业链的主导权。 - 符合国际惯例:对具有军民两用属性的物项实施出口管制是国际通行做法。美国、欧盟、日本等都有相关的出口管制法规和措施。中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管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对稀土、锂电池等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是符合国际规则和惯例的正当举措。 - 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稀土等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长期以来,中国稀土产业存在过度开采、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实施出口管制有助于防范资源过度外流,保障国内产业和国防安全,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00:00 / 00: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重磅炸弹!特朗普:11月1日对华加征100%关税+出口管制 美国当地时间2025年10月1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宣布:从11月1日起,对中国产品征收100%关税;并对所有关键软件实施出口管制。理由是,中国在10日9日发布对相关稀土实施出口管制的决定。 这一 “关税加码 + 技术封锁” 的双重威胁,让双方的经贸摩擦再度升级,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又添新的不确定性。。在美方有所动作的数小时前,特朗普公然抛出大幅提高对中国商品关税的威胁言论,其目的竟是妄图对中国近期合理实施的稀土矿物出口管制措施进行报复。特朗普在Truth Social上发布贴文称,中国将从2025年11月1日起对几乎所有自身生产的产品,甚至部分非中国制造产品实施大规模出口管制。但事实上,中国实施相关出口管制措施,是基于自身发展需求和资源合理利用考量,是正当且必要的。特朗普还大放厥词,仅代表美国宣称,鉴于所谓中国“前所未有的立场”,自2025年11月1日起(或视中方后续行动提前),美国将在现有税率基础上对中国加征100%关税,同时于11月1日对所有关键软件实施出口管制。这种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行径,违背国际贸易规则,也必将损害美国自身利益。#热点事件 #关税 #强烈推荐 #新闻热点事件 #创作灵感
00:00 / 00: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