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9
00:00 / 04: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1
00:00 / 03: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64
青海湖湟鱼洄游,生命的史诗 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正上演着一场震撼人心的生命奇迹。主角是青海湖裸鲤,人们亲切地称它为湟鱼。 湟鱼的身世颇具传奇色彩,它的祖先原本是黄河鲤鱼 。13万年前,由于地质运动,青海湖东部的日月山强烈隆起,让原本与黄河水系相通的青海湖,变成了闭塞湖,后来逐渐演变成咸水湖 。为了适应咸涩的湖水,滞留在青海湖流域的黄河鲤鱼,鳞片逐渐退化,最终演变成了湟鱼。 每年5 - 8月,湟鱼会开启一场艰辛的洄游之旅。它们必须逆流而上,前往淡水河产卵,因为青海湖水中较高的盐碱含量,抑制了湟鱼性腺的发育,只有在淡水中,借助流水的刺激,才能促进性腺成熟。 洄游之路,困难重重。湟鱼大多是三四岁的“小朋友”,体长不过二十几厘米 。在湍急的水流下,它们要不停摆动尾鳍维持平衡,稍不留神就可能被打回原点 。好不容易跃出水面,还要面对棕头鸥等天敌。棕头鸥正处于抚育幼鸟的时候,食物需求量大,满河的湟鱼成了它们最容易得到的美食 。 为了畅通湟鱼洄游的通道,当地把不可逾越的大坝改造成了18级相对平缓的台阶,每个台阶的落差在15厘米左右,因为湟鱼的跳跃高度是自己身长的1.5倍,这样的落差可以确保最小的湟鱼能够跳过去 。 曾经,湟鱼“鱼丁兴旺”。但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过度捕捞,以及气候变化导致生境恶化等原因,湟鱼资源量锐减,一度濒临灭绝 。青海省近40年间实施了6次封湖育鱼,近20年来持续开展人工增殖放流 。如今,青海湖的湟鱼资源蕴藏量已经从2002年的0.26万吨,回升到了2023年的12.03万吨 ,呈现出一幅“人、鸟、鱼”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 。 湟鱼是青海湖“水 - 鱼 - 鸟 - 草地”生态系统的核心环节,有了鱼才能养活鸟,鸟产生的粪便又滋养着湖水中的藻类和浮游生物,进而给鱼提供食物,形成一个完整和谐的高原生态链 。不打扰就是最好的保护,保护湟鱼,就是保护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
00:00 / 00: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59
00:00 / 02: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