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26
00:00 / 02: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525
00:00 / 05: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9: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1
00:00 / 05: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652
宋建华2周前
《阿斗》 白帝城的雾气漫过殿檐时,刘备攥紧榻前少年的手,对诸葛亮颤声道:“若这孩子不成器……君可自取江山。”话音未落,阿斗已伏地恸哭——他自幼在长坂坡被赵云护在怀中九死一生,如今又要被推上他扛不起的重担。 诸葛亮接过遗诏,将阿斗扶上龙椅。此后十一年,丞相事无巨细,从边关粮草到宫中用度皆亲自定夺。阿斗唯一学会的,便是那句“相父所言极是”。朝堂上众臣争执不休时,他只盯着御案前的漆盒发怔,那盒中装着蟋蟀,是他唯一能主宰的东西。 建兴十二年的五丈原寒星坠落后,阿斗掀开丞相临终前献上的《出师表》,泪水晕染了“鞠躬尽瘁”四字。可他转头又放任宦官黄皓在宫中斗蟋蟀赌钱,任由姜维十次北伐耗空国库。当邓艾的魏军冲破剑门关时,他攥着玉玺的手不住发颤:“降了吧……何必让百姓陪葬?” 洛阳的秋阳刺得人睁不开眼。司马昭宴上奏响蜀地丝竹,蜀国旧臣掩面泣血,阿斗却倚着金盏笑起来。有人问他可思蜀乡,他晃了晃杯中残酒:“此间乐,不思蜀。”满堂哄笑声中,只有老将郤正追出殿外,嘶声问:“陛下怎能当真?”阿斗望着阶前落叶,轻声道:“不思蜀的傻子,才能活着看落叶啊。” 史书寥寥几笔,便将他钉在“扶不起”的耻柱上。无人知晓,那日他脱下龙袍后,偷偷将一只蟋蟀放生洛阳郊野。就像白帝城那个仓皇无措的少年,终究在四十载提线木偶般的命运里,抓住了一瞬属于自己的生路。
00:00 / 01: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刘备托孤诸葛亮说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到底是什么意思? 刘备在托孤诸葛亮时,说了一段话,大概意思是这样的: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一定能够安邦定国,成就大事,如果我这个儿子可以辅佐,你就辅佐他成功,如果他没有这样的才能,你可以取代他。 尤其是这一句: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很多人从字面上理解,就是让诸葛亮取代刘禅,实际上刘备并不是让诸葛亮取代刘禅,而是让诸葛亮根据实际情况自己做决定。 很多人认为刘备不信任诸葛亮,这是完全错误的,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之后,诸葛亮在蜀汉的地位一直是名列前矛,从实际权力来看,诸葛亮一直是刘备手下的头号文臣,刘备是左将军时,诸葛亮是左将军府的总管,刘备是汉中王时,诸葛亮是汉中王府总管,刘备称帝后,诸葛亮是丞相,诸葛亮永远是刘备身后的萧何。 虽然刘备任命过尚书令一职,以分丞相的权力,法正是第一任尚书令,李严也当过尚书令,但蜀汉的军国大事一直由丞相处理,曹魏政权同样既设置了丞相又设置了尚书令,这是当时的传统官职,并不代表刘备不信任诸葛亮。 当诸葛亮听到刘备说“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的话之后,诸葛亮流着泪说道:臣希望竭尽全部力量,尽忠于上,一直到去世为止!这就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承诺,诸葛亮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刘备让诸葛亮背上沉重的政治包袱,蜀汉的实力一直是三国中最弱小的,为了共同的理想,也为了刘备的托孤,诸葛亮想尽一切办法北伐中原,最终累死在北伐的军中。 刘备与诸葛亮的关系,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和谐的君臣关系,双方之间只有信任,并无猜忌,刘备说的那段话是发自肺腑的,诸葛亮回复刘备的话同样是发自肺腑,这样的君臣关系是历史的典范,是值得称道的,但往往容易被人误解,刘备并无加害诸葛亮之心,诸葛亮并无取代刘禅的野心,并不是没有条件,只是承诺是他们做人的准则,他们都是理想化的政治家。#刘备 #诸葛亮#三国
00:00 / 02: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