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4: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4
00:00 / 03: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7
00:00 / 06: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315
00:00 / 00: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83
00:00 / 05: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1
00:00 / 00: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70
教育强国纲要第26条该如何落地,中小学校领导须知 2025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其中第26条明确了人工智能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战略定位和具体应用方向,其核心思想并非简单地将AI作为工具,而是将其作为推动教育体系整体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它涵盖了技术、人才、教学、管理和安全等多个维度6大方向,我们认为中小学可以从以下4个层面去贯彻落实。 1. 制定AI融入教学的规划与策略 学校管理层应认识到,AI不再是可选项,而是必须纳入学校长期发展规划的关键要素。校长和管理团队需要制定详细的AI教育发展蓝图,明确AI在不同学科、不同学段中的应用目标和路径。这包括: 课程体系的升级: 不仅要开设信息技术、编程或人工智能等课程,更要思考如何将AI融入现有学科。例如,在数学课中使用AI工具进行个性化练习和诊断;在语文课中利用AI辅助写作和阅读分析;在科学课中模拟复杂的实验过程。 硬件与平台的建设: 逐步建设支持AI教学的基础设施,如配备高性能计算机、部署教育云平台、引入智能教学软件等。 2. 提升教职工的AI素养和能力 AI赋能教育,首先要赋能教师。教师是AI技术落地应用的关键。 系统性培训: 学校应定期组织针对性的AI素养和技能培训。培训内容不仅限于工具操作,更要包括如何利用AI进行备课、布置个性化作业、分析学情数据等。 鼓励创新应用: 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探索AI在教学中的创新应用,并将优秀的实践案例在校内分享和推广。同时,应允许教师在初期探索中犯错,营造一个开放、支持性的氛围。 转变教师角色: 引导教师将重心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和“情感陪伴者”。让AI承担重复性、机械性的工作,释放教师的精力,使其能投入更多时间进行启发式教学和个别辅导,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3. 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与核心能力 面对AI时代,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和核心能力比单纯学习知识更为重要。 学会与AI协作: 教导学生如何正确、负责任地使用AI工具进行学习和创作,而不是依赖AI。例如,利用AI进行信息检索、辅助写作、生成艺术作品,但必须在此基础上进行批判性思考和二次创作。 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 重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这些是AI难以取代的、人类独有的高阶能力。 #人工智能 #AI智绘教室 #智慧教室 #ai通识课 #中小学教育
00:00 / 03: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