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分享一些中华好诗词: - 写景类 -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出自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意境开阔,充满了诗意与浪漫。 -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源自王勃的《滕王阁序》,描绘了晚霞绚烂、孤鹜飞翔,秋水与天空相接的宏大而美丽的景象,色彩鲜明,动静结合,令人赞叹。 - 抒情类 -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出自元好问的《摸鱼儿·雁丘词》,以设问的方式,将对爱情的追问推向极致,表达了对至情至爱的深沉感慨,震撼人心。 -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是纳兰性德《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中的名句,用班婕妤被弃的典故,借女子口吻抒发了对爱情易逝、人心易变的感慨与哀怨,情真意切。 - 励志类 -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出自李白的《将进酒》,体现了诗人高度的自信,豪迈地表达了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以及一种豁达洒脱的人生态度,极具鼓舞力量。 -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源自李白的《行路难·其一》,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诗人坚信总有一天能乘风破浪,扬起高帆渡过茫茫大海,实现理想,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 哲理类 -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这句诗,借庐山的景色,告诉人们由于身处其中,往往难以客观全面地认识事物的真相和全貌,富有哲理。 -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出自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以千帆过、万木春象征新事物的不断涌现和发展,蕴含着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00:00 / 02: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5: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小令,被誉为“秋思之祖”。短短二十八字,便勾勒出一幅充满哀愁的秋日羁旅图,将游子的思乡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精巧绝伦的意象组合 马致远巧妙地选取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等九个意象。“枯藤”“老树”“昏鸦”营造出一种衰败、凄凉、毫无生机的氛围,为整个画面奠定了悲伤的基调。“小桥”“流水”“人家”本是温馨、宁静的景象,但在游子眼中,却更衬托出自己的孤独和漂泊无依,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古道”“西风”“瘦马”进一步强化了旅途的艰辛和孤寂,“瘦马”一词更是暗示了游子漂泊已久、疲惫不堪的状态。这九个意象看似随意组合,实则匠心独运,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一幅完整而又极具感染力的画面。 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整首小令没有直接抒发游子的思乡之情,而是通过对秋景的描绘,将情感融入其中,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夕阳西下,本是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的时刻,而游子却独自漂泊在天涯,这种对比更加深了他的孤独和思乡之愁。“断肠人在天涯”一句,如晴天霹雳,直接点明主题,将前面所营造的氛围推向高潮,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游子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凝练深远的语言表达 马致远的语言极为凝练,用简洁的文字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意境。二十八个字,没有一个多余的词,却将秋日的萧瑟、旅途的艰辛、游子的思乡之情表现得入木三分。每一个意象都具有独特的表现力,如“枯”“老”“昏”“古”“西”“瘦”等形容词的运用,生动地描绘出了景物的特点,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深远悠长的文化内涵 《天净沙·秋思》不仅是一首优秀的文学作品,还蕴含着深远的文化内涵。它反映了元代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许多人被迫离开家乡,四处漂泊。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故乡的眷恋和对亲情的重视。这种思乡之情是人类共有的情感,跨越了时空的界限,引起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读者的共鸣。 《天净沙·秋思》以其精巧的意象组合、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凝练的语言表达和深远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它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代游子的思乡之苦,也让我们领略到了元曲的独特魅力。
00:00 / 03: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