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10: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77
视评 | 用家长的血换孩子入学,恐催生黑色产业链 #热点新闻事件 #献血换入学积分 12月10日,有网友发帖,浙江金华武义县一所幼儿园的老师在微信群内提醒学生家长,如果孩子打算明年9月在武义上小学,当地各公办小学采用积分从高到低择优录取。关于积分申请,家长可以通过参加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采样等方式增加积分。每献血100毫升得2分,每次最高可献血400毫升得8分,隔半年可再次献血,积分可以累加,最高限30分。 看似是一个能够兼顾到大多数人群的,既公平又能为社会献血公益做贡献的入学规则,但实际上也有它的局限性。 不是所有人的血都能适合献的,像麻风病、艾滋病患者,肝炎病患者,各种心脏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患者,甚至高度近视人群,都不适合。都不能为自家的孩子赚到入学积分。 可你家孩子积分高能进公办小学,我家孩子因为我们自己不能献血,或者献血量不够,难道就只能去又昂贵又不能保证教学质量的私立学校吗?出于对好学校的渴望,有些家长难免不会动起歪心思。 比如献血这个指标,真的不能钻漏洞吗?恐怕不是。 一些献血站和医院常常都会因为血源不足四处抽调,个别地方还会有“献血指标”作为年底的文明考核、评优评先重要参数等,这就有了“需求”。 2003年,大连晚报就曾报道,一名在校大学生就没抵住1000元报酬的诱惑,当了无偿献血的“枪手”,并且据记者了解,有些人担心献血对自己健康不利,但自己所在单位又有必须要完成的献血指标,就会花钱雇人代为献血,甚至催生出该领域的黄牛——血头。血头负责找枪手,代替雇主献血,再从中抽取佣金报酬。 将无偿献血量与孩子入学门槛挂钩,难保个别血站、医院会守不住底线,通过暗箱操作,达成肮脏的血液买卖。 人们不缺无偿献血的热情,在今年10月份,郑州一名23岁产妇因大出血被送进ICU,医院紧急申请血小板,经媒体报道后,大量热心市民、网友纷纷赶去献血,虽然这名年轻的孕妇最终因为脑出血没能抢救回来,但足以证明大众的一腔热血。 背上太多指标的枷锁,就会失去“无偿”的纯粹性、公益性,也恐怕会在暗处生出买卖血源的黑色产业链,这是我们需要警惕的一个重要方面。
00:00 / 02: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66
00:00 / 00: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
00:00 / 01: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
00:00 / 00: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06
00:00 / 00: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90
00:00 / 02: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
00:00 / 00: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1: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1: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
00:00 / 00: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