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中国古代四大名医之中医鼻祖「神医扁鹊」 神医扁鹊的原名是什么?他的哥哥医术竟然比他更高明?他行医有哪“六不治”? 据《史记》记载,扁鹊姓秦,名越人,渤海郡鄚(今河北任丘)人,约生于公元前407年至310年。 他年轻时虚心好学,师从名医长桑君,刻苦钻研医术,遍游各地行医,为百姓解除病痛。由于他医术高超,人们便用上古轩辕黄帝时传说中“鸟身人面”的神医“扁鹊”来称呼他,以表达对他的赞誉和尊敬。 他提出了“望、闻、问、切”四诊法,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对后世医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被尊为“医祖”。 魏文王曾问扁鹊:“你三兄弟谁医术最高明?”他回答:大哥治病,在病未显时就治好,所以名声不出家门。二哥治病,在病初现微症时治,所以名声只在本乡流传。我治病,是在疾病严重时,需针刺、用猛药、割肌肤,所以名声传于诸侯。 扁鹊行医有“六不治”原则:一是依仗权势,骄横跋扈的人不治;二是贪图钱财,不顾性命的人不治;三是暴饮暴食,饮食无常的人不治;四是病重不及时求医的人不治;五是身体虚弱,不能服药的人不治;六是相信巫术不相信医道的人不治。由此可见,扁鹊是一位刚正不阿,不畏权贵,尊重科学,反对巫术的一代名医。 不过,由于史料反映扁鹊的行医地点、时长跨度太大,也有人认为,扁鹊身份存疑,他可能并不是特定的人,而是对医术高超大夫的神化称呼。 大家对此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四大名医 #神医 #扁鹊 #秦越人#中医 #医宗#医祖扁鹊
00:00 / 01: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
00:00 / 06: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6
00:00 / 02: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17
00:00 / 04: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00:00 / 04: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00:00 / 20: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8
00:00 / 03: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4: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
00:00 / 02: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永济扁鹊庙记: 一碑一像见仁心,千年医道照古今 千年悬壶济世心,一庙传承古今情。在山西永济,扁鹊庙静立千年,不仅是祭祀医祖的圣地,更是一座承载华夏医道精神的丰碑。这里的一砖一瓦、一碑一像,都在诉说着“大医精诚”的永恒智慧。 医圣遗风,庙堂千年 据《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扁鹊周游列国,以“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开创中医临床之先河。而永济扁鹊庙,正是其行医故地之一。唐《元和郡县图志》明确记载此处立庙祭祀,历经宋元修缮,至明万历年间形成今日格局。 步入正殿,一尊金身塑像肃穆庄严——此乃唐咸通二年(861年)所塑扁鹊坐像。医祖手持药葫芦,目光慈和,仿佛仍在悬壶济世。两侧十大名医或执典籍,或持针砭,栩栩如生,构成一幅古代医学圣贤图。千百年来,无数病患在此祈愿安康,而扁鹊的仁术精神,亦在此薪火相传。 一碑惊醒世人心 在献殿东侧墙根,一通斑驳石碑矗立其间。此乃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所立《重修扁鹊祠记》义行碑,由邑人胡潭(字仲源)撰文。碑文不仅记载张全祖孙三代修庙义举,更以医喻世,针砭时弊,堪称明代医疗人文思想的珍贵遗存。 胡潭痛陈世风日下:“冲和风逝,蛊坏相寻。”时人只知求神祛病,却不知“治未病、医心病”方为根本。他以医家笔法开出一剂醒世良方: 骄矜自负者,病在傲慢,当药以谦和; 贪得无厌者,病在私欲,当药以道义; 暴戾乖张者,病在偏执,当药以中和; 妒忌刻薄者,病在狭隘,当药以仁厚。 文末,他发出振聋发聩的警示:“若讳疾忌医,纵日日焚香祷祝,纵扁鹊再世亦难施救!”寥寥数语,道破健康真谛——修身养性,方能防患未然。 扁鹊精神的现代回响 今日重读此碑,恍若与四百年前的智者对话。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人们追逐功利,身心俱疲,却往往忽视“治未病”的古训。胡潭的箴言,恰如一剂良药,提醒我们:真正的健康,不仅在于强健体魄,更在于修养心性、调和阴阳。 扁鹊庙的香火依旧袅袅,而医祖的精神早已超越时空。那一尊塑像,是医者的楷模;那一通石碑,是智者的箴言。它们共同诉说着一个永恒的真理——“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唯有身心兼治,方能真正安康。 作者:张爱民 永济市政协文史研究员
00:00 / 02: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3
00:00 / 01: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4: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