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40
醉马1周前
修身三境 天地之序,在乎刚柔相济;人生之途,贵乎内外兼修。盖心为万事之枢,行乃立身之基,若能持正守和,则祸患不扰,福禄自至。尝闻世人论处世之要,有三言至理,今援文以明修身之道。 其一曰:心和则情畅,情畅则体康,体康则运昌。夫心者,形之君也;情者,气之帅也。心若澄潭,无波则映万象之真;情若清风,无躁则送千里之暖。昔者孔门颜回,居陋巷而不改其乐,心和故情不扰,情不扰故身无疴,虽箪瓢陋巷,而贤名传于千古,此非“运昌”之谓乎?反观世人,或为利扰心,或为欲牵情,心乱则气逆,气逆则体衰,体衰则祸至。譬如骤雨摧花,心乱则神散,神散则运蹇,此理之必然也。故曰:守一颗素心,养一腔和气,健一身筋骨,则天佑吉人,运自东来。 其二曰:人不妄作,则无尤;言不妄发,则无祸;事不妄滞,则无扰。夫“作”者,逾矩之举也;“多言”者,招怨之由也;“拖事”者,积患之根也。昔商君治秦,立法度而不妄改,行新政而不妄作,故能强秦于西戎;季文子相鲁,言必三思而后发,故能安鲁四十年;诸葛武侯治蜀,事必躬亲而不滞,故能辅汉于危难。此三者,皆“不作、少言、不拖”之典范也。若人好作非为,如桀纣之暴虐,必招天下之诛;若人言多失当,如杨修之恃才,必招杀身之祸;若人事多迁延,如齐王建之苟安,必招亡国之辱。故曰:守正不逾矩,言慎不妄谈,行敏不积事,则麻烦自远,身安业兴。 其三曰:不问非己之事,则无扰;不思非己之虑,则无烦;不言非己之论,则无尤。夫“多问”者,探人之私,必招嫌隙;“多想”者,忧人之忧,必乱己心;“多言”者,议人之短,必招怨怼。昔者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聘之,庄子不问其禄,不思其位,不言其政,唯守“曳尾于涂”之乐,故能全其真,远其烦。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不问孔门之业,不思天下之扰,不言诸侯之争,故能避乱世之祸,保一身之安。反观世人,或好探他人隐私,如窥牖之徒,必招人之恶;或好忧他人之难,如杞人忧天,必乱己之心;或好议他人之短,如蝇蚋聒耳,必招人之怨。故曰:守己之域,不思非分;闭己之口,不议是非;安己之心,不扰他人,则本真不失,身无挂碍。 此三境者,非孤立之道,实相济之术。心和则能守正,守正则能安己;安己则能心和,循环往复,乃成君子之德。若能持此三境,内修其心,外修其行,则天不能困,地不能厄,人不能害。虽处浊世,如莲出淤泥而不染;虽遇风波,如舟泛江河而不覆。此乃修身立身之至道,愿世人共勉之。
00:00 / 03: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绝处逢生赋》 盖闻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夫人生天地间,岂能尽如人意?然绝处逢生者,实乃造化之玄机,亦为志士之常境也。 昔者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司马迁遭刑,始成《史记》。故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此非虚言也。观夫古之豪杰,多困厄而后显,历险阻而愈彰。譬如孤松生于绝巘,愈见其劲;寒梅发于严冬,弥显其芳。 当此之时,或临深渊而战栗,或履薄冰而兢惶。然《易》有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昔李白诗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此岂非绝处逢生之谓乎?故君子处困,当如潜龙在渊,待时而动;志士逢厄,宜效卧薪尝胆,忍辱负重。 且夫天地之大,阴阳相生;日月之明,晦朔相代。故《庄子》曰:"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此绝处逢生之象也。昔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虽处江湖之远,犹怀庙堂之忧,终成一代名臣。此非绝处逢生之验欤? 至若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古来圣贤,莫不如此。故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此中玄机,岂偶然哉?盖天欲成其大者,必先试其坚;地将载其重者,必先验其厚。 今观世人,或遇小挫而颓唐,或遭微困而沮丧。殊不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昔苏子瞻谪居黄州,犹能"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此等胸襟,方可谓善处绝境者也。 嗟乎!人生如逆旅,我辈皆行人。当效屈子"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之志,秉少陵"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怀。纵使身处绝境,亦当如青松挺立,似寒梅傲雪。待得云开月明,自见"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之境。 是故智者不惑,勇者不惧。绝处逢生者,非徒天意,实乃人为。诚能守其初心,持其定力,则虽九死其犹未悔,纵百折而终不改。如此,则何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太史公曰:"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吾今补之曰:"人固有一生,或灿若星辰,或黯如萤火。"绝处逢生者,必能光照千古,气贯长虹。此赋既成,愿与天下志士共勉之。#原创诗词
00:00 / 03: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第七章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一个“修”字了得,不同法门,有出家,有在家,不同宗派,好朋友一直和我强调实修,这也是我一直喜欢的状态,形式重要吗?一定时间段,特定的人,可能是重要的;形式有方圆,某一程度也代表桎梏,而人的成长是在不断打破桎梏重塑自身而初心道心不变,这也是儒家所说的,汤之《盘铭》“苟日新,日日新,有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佛门六波罗蜜多中之一就是精进,而这六波罗蜜多对应着六种供养,其中烧香对应精进,“炉香乍,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如果你要问为什么烧香和精进有关系,这句话给了你很好的答案,比我说得好;道门有句土话“要想人不死,除非死个人”,我觉得可以和《道德经》中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找到我们的来处,我们总想问,我从哪里来,将到哪里去?这是一辈子值得思考的问题,死就是去除其子的三毒,从而归母,找到出处就会人神合一,这个人神合一不是说人会飞,而是活的踏实,透彻,明白自己为什么这样说话,做事,现在应该做点什么更能安于当下时刻明白乐。 #道德经#国学智慧#传统文化#苏式园林 #传统文化
00:00 / 02: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