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7: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41
月下老人与定婚店#月老名柴道煌,古商丘人也#唐李复言《续玄怪录.定婚店》载,唐太宗贞观二年(628年),杜陵(今陕西长安县东北)书生韦固去清河(今山东临清县东北)路过商丘,因游览观光,天晚不得进城,只好投宿到南关一客店。当夜月光皎洁,韦固兴奋难寐,遂吟诗游玩,不觉来至龙兴寺大院,见一老者身傍一袋,正坐石鼓翻阅书卷。询问老者,方知书乃婚姻之书,袋装姻缘红绳。再问当娶妻何人?方知妻在城北,瞎一眼的卖菜妇人陈氏怀中三岁女便是,十七岁可与已成婚。翌日拂晓,韦固带家奴至城北,果见瞎一眼的卖菜妇人怀中携一女孩,可惜这女孩穿着长相不美,回店甚为懊烦,后决计派家奴行刺。家奴无奈,一刀正中女孩眉宇之间,混乱中逃回店中复命。韦固信女孩必亡,遂逃离商丘#14年后,韦固中进士,在相州(今河南安阳)做了参军,刺史王泰招其为婿。洞房之夜,韦固见娇妻貌美如花,但新娘的面部饰品花钿不贴在额头,而是在眉宇间,甚是诧异。询问得知,妻父原为宋州宋城(商丘)知县,勤政爱民,殉职任上,妻母伤悲过度,不久也随夫而去,幸有奶妈收留,卖菜苦度日月。刺史王泰乃为叔父。韦固闻言大悟,遂以原委相告,自此夫妻更加珍惜这离奇曲的姻缘。生一子,名鲲,官至雁门太守。母王氏被封为太原郡太夫人#韦固夫妇念念不忘商丘,后得以到南关客店。民众奔走相告,知县亲临客店题赠‘定婚店’
00:00 / 03: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3
00:00 / 04: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7
00:00 / 03: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92
月老的红绳快去牵起来吧 月老牵红线的传说最早出自唐代李复言的小说集《续玄怪录》中的《定婚店》,故事内容如下: 韦固遇月老 唐太宗贞观初年,有个叫韦固的少年,父母双亡,想早日成婚。一次,他到宋城旅行,住在店里,有人介绍他与前任清河司马潘防的小姐议婚,约定次日早晨在龙兴寺门前碰头。韦固求婚心切,天刚蒙蒙亮就赶到了那里,此时月光还明亮,他看到一位老人靠着背袋坐在台阶上,借着月光检视文书。韦固好奇询问,老人称自己主管天下人的婚姻簿子,背袋中装的是用来系夫妻之足的红绳子,只要被红绳系住的男女,即使生于仇敌之家,或贫富悬殊、相隔天涯海角,也最终会结为夫妻。 韦固刺女 韦固问自己的婚事,老人说他的妻子现在刚三岁,是店北边卖菜陈婆子的女儿,十七岁才会进他家门。韦固大失所望,又见那女孩穿得破烂、模样难看,便起了恶念,让仆人去刺杀她,仆人只刺中了女孩的眉心,随后主仆二人逃离现场。此后,韦固多方求婚仍未成功。 姻缘天定 十四年后,韦固因父亲生前有功被任命为相州参军,刺史王泰让他兼职治理刑狱,见他有才干,便把女儿嫁给了他。王泰的女儿十六七岁,容貌美丽,只是眉间常贴着块花钿,洗脸时也不取下来。婚后一年多,韦固再三询问,夫人伤心流泪说出身世,原来她是刺史的侄女,父亲曾是宋城县令,死在任上,母亲、哥哥也相继亡故,她与奶妈陈氏住在宋城南的庄田,靠卖蔬菜度日,曾被一贼子刺了一刀,刀痕至今仍在,所以用花钿盖上。韦固又问陈氏是否一只眼瞎,夫人称是,韦固这才坦白承认自己就是指使刺客的人,并将当年的事叙述了一遍。夫妻二人经此波折,更加相敬相爱,后来生下儿子韦鲲,王氏夫人被封为“太原郡太夫人”。韦固的故事传开后,人们便称这位管人间婚姻的神仙为“月下老人”,简称“月老” #红绳手链 #红绳编手链 #编绳教程 #编绳手艺分享 #手工diy
00:00 / 01: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
月下老人,俗名柴道煌,简称“月老”。是中国民间传说中专管婚姻的红喜神,也就是媒神。关于月老的事迹,在唐代之前,并没有记载。记载月老最早的文献资料出自唐代李复言的《续玄怪录·定婚店》。说到月老的故事,在唐代之前,并没有记载。据《商丘市睢阳区志》古城传说与典故选介中记载,月下老人和定婚店的传说就发生在如今的商丘。 唐太宗贞观二年(628年),杜陵(今陕西长安东南)书生韦固去清河(今山东临清县东北)路过宋城(今河南商丘古城)。他不顾长途跋涉和舟车劳顿之苦,陶醉于宋城南湖迷人的风光。可是,只顾游览观光,不觉明月东升。韦固看天色已晚,无法进城投宿,便投宿到城南关一个客店里。睡至半夜,城楼上的更鼓声将他惊醒,便起身出了客房。只见明月皎洁,如同白昼。欣然陶醉,不由诗兴大发。吟诗道:月下飞天镜,嫦娥亦多情。窗外频窥视,倾慕我韦生。今宵结秦晋,不枉游宋城。 韦固吟罢,会心一笑,更加兴致勃勃,趁着皎洁的月色,不觉来到了龙兴寺大院。只见一位老人,鹤发童颜,仙风道骨,正坐在石桌旁的石鼓上翻阅书卷。韦固颇感奇怪,向前问道:“老人家,深更半夜看何宝书?”老人捋着长髯笑道:“天下婚姻之书。”韦固不解道:“何谓婚姻之书?”老人道:“天下所有人的婚姻大事,皆记在我这书中。”韦固又发现老人身边有一袋子,不禁问道:“袋子里装有何物?”老人道:“皆是红绳。”韦固问道:“红绳有何妙用?”老人笑道:“可不要小看我这红绳。这红绳若系男女之足,即是冤家对头,也就成了割不断的夫妻。”韦固道:“有人给我介绍清河司马潘昉之女,能成否?”老人道:“不可。你的妻子就在此城北。有位瞎了只眼卖菜的陈氏妇人,怀抱那个三岁的女孩,就是你的妻子。十七岁可与你成亲。” 第二天佛晓,韦固带上家奴,按月下老人所指,来到了城北。果然发现一位瞎了只眼的妇女,怀抱一个几岁的女孩,不仅穿得不好,长得也不美丽,心里很不是滋味。回到客店,越想越难受,便生了歹心,决定派家奴杀死这女孩。 家奴本不愿意去干这伤天害理之事,但又不能违背主子,只好去行刺。一刀刺去,正好刺在女孩的眉心。街上的人见了,呐喊起来,家奴乘混乱之机逃之夭夭。回到客店,向韦固报告说:“少爷,奴才已奉命杀死了她。”韦固听了心中害怕,便和家奴连夜逃离了宋城。 14年后,韦固中了进士,在相州(今河南安阳)做了参军。#月老的故事
00:00 / 04: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7
00:00 / 01: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月下老人是中国民间传说中掌管姻缘的神仙,又称“月老”,其形象通常是一位慈祥的白发老者,手持红线或婚姻簿,专门为有缘人牵线搭桥。关于他的传说流传甚广,最经典的版本出自唐代李复言的小说《续玄怪录·定婚店》。 **传说起源:《韦固遇月老》 唐代有个名叫韦固的年轻人,早年丧父,急于成家。某夜他路过宋城(今河南商丘),住在客栈时,见一位老人倚着布囊坐在月光下翻看一本书。韦固好奇询问,老人答道:“此书是《姻缘簿》,记载天下男女的婚姻配对。”韦固又问老人布囊中的红线有何用,老人解释:“这些红线用来系住有缘男女的脚,一旦系上,无论相隔千里或仇怨之家,终会结成夫妻。”韦固连忙问自己的未来妻子是谁,老人指向远处一个卖菜盲妇怀中抱着的三岁女童,说:“她将是你的妻子。”韦固见女童衣衫褴褛,心生嫌弃,暗中命仆人去刺杀女童。仆人慌乱中只刺伤女童眉心便逃走了。 多年后,韦固屡次求婚未果,最终娶了一位官员的女儿。新娘容貌美丽,但眉心总贴着一朵花饰。韦固询问缘由,妻子哭诉自己幼时被歹人刺伤,由卖菜的乳母抚养长大。韦固这才明白新娘正是当年那个女童,而两人的姻缘早已被月老的红线注定。此后,韦固与妻子恩爱和睦. 1. 红线的寓意:月老的红线象征命运不可违抗的羁绊,“千里姻缘一线牵”的俗语便源于此。 2.在《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被暗喻为“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的前世姻缘,亦受月老传说影响。
00:00 / 01: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3: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
月老赐福脱单。月老,又称月下老人,是中国民间传说中主管婚姻的红喜神,其形象通常是一位手持拐杖、白须飘然的老者,随身携带装着红绳的布囊。 关于月老的由来,最早可追溯至唐代李复言所著的《续玄怪录·定婚店》。 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杜陵书生韦固年轻时路过宋城,见一老人在月光下翻阅书籍,身边的布囊里装着红绳。 韦固好奇询问,老人回答说,他掌管着天下人的姻缘,只要用囊中红绳系在男女双方的脚上,无论相隔千里、贫富悬殊,最终都会结为夫妻。 老人还告诉韦固,他未来的妻子是店北卖菜的陈婆之女,当时尚在襁褓之中。 韦固起初不信,暗中派人去刺杀那女孩,却只中了眉心。 多年后,韦固娶了刺史之女,发现妻子眉心有一道疤痕,询问之下才知她正是当年被刺伤的陈婆之女。 此事传开后,人们便称这位老人为“月下老人”,并将其奉为掌管姻缘的神明。 随着民间信仰的流传,月老的形象逐渐深入人心,成为了爱情与婚姻的象征。 人们常通过祭拜月老、祈求红绳等方式,希望获得美满的姻缘,这一习俗至今仍在许多地方延续。 金山寺:四大爱情传说,白蛇和许仙的传说发源地之一。《新白娘子传奇》拍摄地。 #青年创作者扶持 #生活服务热点中心 视频拍摄地:镇江市金山寺、西津渡古街、焦山风景区、句容市茅山道院。#镇江 #金山寺 #茅山
00:00 / 01: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2: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14: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2: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1: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