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界激烈争论的国宝:双兽纹铜弓形器 这件神秘的青铜器曾引发了学术界激烈的争论,首都博物馆“看见殷商”特展之十,安阳殷墟博物馆珍藏的商代“双兽纹铜弓形器”。 2009年,河南安阳殷墟宜家苑M33号墓的考古现场,一件形如弯月的青铜器在黄土中显露真容。当考古队员拂去它表面的泥土,其上面双兽对峙的装饰在灯光下泛出幽绿的光泽,这便是日后引起激烈争论的“商代双兽纹铜弓形器”。 它长32.1厘米,重0.48公斤,其青铜的胎体比较厚重,两端弧形的臂如张开的羽翼,臂端的圆球内藏有铃舌,至今摇动时仍能发出脆响声。 弓形器以扁长的弧形为主体,中部宽厚拱起如弓背,两端弧形臂的弯曲近半圆,末端缀有镂空的圆铃。这种刚柔相济的造型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中独树一帜,它既具有功能性又充满了仪式感。 器身的中央装饰有双兽对峙,兽目圆睁,獠牙外露。这种神秘的弓形器仅见于殷墟的妇好墓以及商朝时期高规格的墓葬。 关于它的用途和功能,在学界曾引起了不小的争论,甚至还掀起了三次认知的革命: 第一次认知是传统的观点弓柲说:刚开始学者们认为它绑缚于弓内侧以增强弓的弹性。但实验证明,弓附加了弓形器后反增加了其重量,显得比较笨拙,不利于实战中使用。#青铜器 #历史文物 #国宝 #殷墟 #文脉里的中国
00:00 / 04: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3
00:00 / 03: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9
00:00 / 01: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