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3: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70载锤声续古今,南京金线金箔总厂非遗创新路 9月12日至14日,2025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在武汉举办。展会现场,南京金线金箔总厂(简称“金箔厂”)带来的“龙凤”牌金箔制品成为焦点——这些薄至0.1微米的金箔艺术品,既融入传统吉祥纹样,又注入现代设计巧思,配合生动的贴金、泥金技艺展演,吸引众多参观者驻足体验非遗魅力。正值建厂70周年之际,这家源自1955年的老字号企业,以千年技艺与当代创新的碰撞,持续书写“中华一绝”的传奇。 作为南京金箔发源地——栖霞区龙潭的文化地标,该厂隶属于南京轻纺(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既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金箔锻制技艺”的唯一项目管理单位,也是江苏省级非遗“真金线制作技艺”的独家传承者。从东晋葛仙翁传说中的古法锻制,到支撑故宫、人民大会堂、布达拉宫等国家级建筑的修缮;从守护国家保密技术“乌金纸”工艺,到推动金箔衍生品走进现代生活,这家拥有70年历史的企业,用锤声交织成南京金箔走向世界的传承创新之路。 上万次锤打,锻造0.1微米极薄金箔,这门起于南朝、盛于明清的古老技艺,在南京传承不息。昔日龙潭金箔曾为宫廷御用,如今,南京金线金箔总厂将其技艺细化为十二道严谨工序,其中“打了戏”最为关键——两位工匠需配合锤打2.5万至3万次,历时6至8小时,方得薄如蝉翼的金箔,厚度仅0.1微米,相当于发丝的1/500。 “出具”这道工序更见匠心,工人以鹅毛轻挑金箔,靠稳定气流吹平,细微操作皆需长期练习。尽管部分工序已机械化,但核心环节仍依赖手工,守护着非遗的灵魂。 技术突破亦推动产业新生。1998年,企业自主研发乌金纸,使金箔质量超越国际水平,出箔率提升30%,该技术后被列为国家秘密。随之而来的是全自动装沾机等创新设备,获多项专利,推动金箔走向标准化生产。 厂区也敞开大门,开展研学、高校合作,每年举办超百场教学活动。传承队伍老中青结合,00后学徒加入,持续注入活力。《南京金箔口述档案》出版,为技艺存史立档。企业坚持参展交流,未来将继续深化传承与创新,让千年金箔闪耀新时代。 #金箔 #非遗文化 #黄金 #金箔纸
00:00 / 00: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1: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0: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1
00:00 / 00: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4
00:00 / 02: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