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努力,越不快乐? 《人类简史》凭什么全球狂销2000万册?10分钟带你看懂《人类简史》:人类统治地球靠的竟然是它 #人类简史 #尤瓦尔赫拉利 #读书 #好书分享 #深度解读 #认知觉醒 #人生哲理 #内卷真相 #名著精读 #知识分享 视频简介 你有没有发现一个残酷的真相——我们这代人,明明物质条件比父辈好了太多,房子更大了,车子更好了,想吃什么都能点外卖,可为什么反而更累、更焦虑了? 当我带着这个困惑,第五次翻开《人类简史》时,书里的一句话让我醍醐灌顶:"人类以为自己驯化了小麦,其实是小麦驯化了人类。"原来,从一万年前的农业革命开始,人类就踏上了一条"越努力越焦虑"的不归路。而更让人细思极恐的是,我们每天为之奋斗的东西——金钱、公司、国家,甚至"成功"本身,都只是人类集体想象出来的故事。 本期视频,我用一场虚拟对话的形式,让《人类简史》"活"过来,亲口告诉你那些颠覆认知的真相。希望看完之后,你能明白自己为什么而活,又该如何摆脱"快乐跑步机"的诅咒。 【本期看点】 • 为什么说农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骗局? • 金钱、公司、国家——这些"虚构"为何比真实更真实? • 原始人工作3小时vs现代人996,谁更幸福? • 快乐为什么永远在前方?佛陀2000年前就给出了答案 • 从智人到"神人",人类的下一步是什么? • 如何跳出别人编写的剧本,成为自己故事的作者? 【互动时间】 看完这期视频,你最大的感触是什么?是否也曾怀疑过那些"理所当然"的生活准则?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思考。如果这期内容对你有所启发,请不要吝啬你的三连支持,你的每一个认可都是我继续创作的动力。同时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告诉我下一期你最想了解哪本书! 【本期书籍】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 尤瓦尔·赫拉利 【相关标签】 #人类简史 #认知革命 #读书分享 #好书推荐 #深度思考 #人生感悟 #哲学思辨
00:00 / 08: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2: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13
1月前
为什么我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走出自我否定的深渊 我的朋友小凡上周拿到了梦寐以求的offer,却躲在卫生间哭了半小时。 "我配不上这个职位,"她说,"他们迟早会发现我是个冒牌货。" 这不是她第一次有这种感觉。即便在外人看来,她已经是"人生赢家"。 那个住在心里的批评者 很多人和小凡一样,内心深处总有个声音在说:"你不够好"。 这个声音往往来自童年。当我们还是孩子时,父母或老师的评价就像一面镜子,我们透过这面镜子认识自己。 如果这面镜子总是扭曲的——只照见缺点,看不见优点——我们就会内化这种扭曲的视角。 考了99分,父母问:"那一分怎么丢的?" 拿了二等奖,老师说:"一等奖那个孩子才真厉害。" 久而久之,我们学会了用这面扭曲的镜子看待自己,永远觉得自己"不够好"。 我们活成了别人期待的样子 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罗杰斯说过,当我们不接受自己的体验时,就在与自己疏远。 在否定中长大的孩子,学会了隐藏真实的自己。他们认为自己的感受不重要,只有符合他人期望时,才觉得自己有价值。 于是我们戴上面具,扮演别人想要看到的角色。 就像我的朋友阿杰,他是朋友圈里的"开心果",却私下告诉我:"我怕他们知道真实的我多么无趣,一定不会喜欢我。" 像欣赏日出那样欣赏自己 罗杰斯曾说:"当我们在看日出时,我们不会说:'右上角的颜色需要再深一些。'我们不会这么做。我们怀着敬畏之心观看,感受它的美好。" 这句话点醒了我。我们能够不加评判地欣赏日出,却对自己百般挑剔。 为什么不能像欣赏日出那样欣赏自己呢?为什么总要给自己挑刺,总觉得自己"这里颜色太淡"、"那里构图不对"? 敏感不是缺陷,而是曾经的自保方式 如果你总是过度敏感,别人的一句话就能让你琢磨半天,请不要责怪自己。 这种敏感是在批评环境中练就的"生存技能"。小时候,你需要敏锐地捕捉父母的情绪变化,提前应对可能的批评。这种能力保护了童年的你,只是现在可能不再需要那么警惕了。#情感 #心理学 #治愈
00:00 / 04: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3: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
00:00 / 06: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58
00:00 / 04: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823
00:00 / 04: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3: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22: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