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39
00:00 / 02: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3
00:00 / 03: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83
滕王阁可以凭背诵全文免票参观,网友发来景区背序须知照片,第一条是:全文背诵从“豫章故郡”开始背。然后在下面评论说:笑死,第一条是怕你张口就是“庆历四年春”吗?这真是一个有文化的梗,源起于咱们中学要求背诵的很多课文里,范仲淹写的岳阳楼记的第一句似乎有时间有地点有人物有事件,构成要素比较符合记忆的特点,于是大家最熟悉张口就来的就是“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啥都可以“庆历四年春”,比如,庆历四年春,武陵人捕鱼为业……庆历四年春,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背了那么多年的庆历四年春,你有没有想过,庆历四年究竟是个怎样的年份呢?先把时间往前调一年,庆历三年夏,发生了庆历年间最有名的大事,庆历新政。由范仲淹主持的这场开始于庆历三年夏天的新政,仅仅持续了不到1年即宣告失败。庆历四年,范仲淹被弹劾,自请巡视西北,就此远离中枢,而滕子京作为范仲淹的好兄弟,也调任庆州,谪守巴陵郡…… 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宋代第四位君主宋仁宗的年号。庆历年间可以称为是宋代历史的一个转折点。新政失败后,许多文人士大夫被贬谪,夏坚勇有本书叫《庆历四年秋》,看起来正是宋朝辉煌时候的春天实际上已如秋天……书中写到“庆历新政水过地皮湿,这场改革在中国政治史上留下的东西其实不多。但随后的那几年却成就了中国散文史上一座小小的高峰。一批因参与支持新政而被贬谪的文人士大夫,虽然星散四方,却以他们在文学上的建树而星光灿烂。” 谪守巴陵郡的滕子京,倾注心血修复了岳阳楼,邀请范仲淹为岳阳楼写一篇记文,范仲淹虽未曾亲历此楼,只是凭借一幅《洞庭晚秋图》,展开畅想,思绪翩飞,写下了传诵千古的名篇《岳阳楼记》。 在《岳阳楼记》中,范仲淹巧妙地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自此以后,他所倡导的这种精神境界,成为了古代整个文人士大夫阶层追求的最高目标。 #滕王阁 #岳阳楼记 #范仲淹
00:00 / 02: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为什么考公路上拼尽全力的你,更应该读一读《滕王阁序》? 它不会直接提高你的行测分数,也不能帮你多写两道申论题,但它或许能给你一样更重要的东西——在漫长备考路上,支撑你走下去的精神力量。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他16岁就进士及第,这相当于今天一个16岁的少年,一举考上了中央选调生。 可王勃的人生,却是典型的“高开低走”。先因文章《檄英王鸡》触怒皇帝被贬出长安,后又因牵连官奴案,连累父亲被贬至偏远之地。 正是在探望父亲的途中,他路过南昌滕王阁,写下了这篇千古第一骈文。 对于我们大多数考公人来说,“一次上岸”终究是少数。更多的人,是两次、三次,甚至2年、3年……,在一次次的失败中,难免自我怀疑,想要放弃。这时候,你是否能想起:“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就算屡战屡败,那又怎样?“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也许你终于上岸了,却是背井离乡,只为那几两碎银。 此时不妨想一想:“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不必对单位有过高期待,做好分内事,培养些许兴趣,安顿好自己的生活。 工作几年后,若觉晋升无望,或许也会感叹:“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但贾谊受屈于长沙,并非没有明主;梁鸿隐匿于海曲,又何尝缺乏盛世?学会与命运和解,接纳平凡,也是一种成长。 到最后你会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这世间,又有什么是真正不能放下的呢?#国考 #国考公考 #省考 #重庆公务员 #重庆事业单位
00:00 / 02: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14: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