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3: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664
《吕氏春秋·第二十六卷 士容论》全六篇 最终卷 第一篇《士容》 一曰:士不偏不党。柔而坚,虚而实。其状朗然不儇,若失其一。傲小物而志属于大,似无勇而未可恐猲,执固横敢而不可辱害。临患涉难而处义不越,南面称寡而不以侈大。今日君民而欲服海外,节物甚高而细利弗赖。耳目遗俗而可与定世,富贵弗就而贫贱弗朅。德行尊理而羞用巧卫,宽裕不訾而中心甚厉,难动以物而必不妄折。此国士之容也。 齐有善相狗者,其邻假以买取鼠之狗。期年乃得之,曰:“是良狗也。”其邻畜之数年而不取鼠,以告相者。相者曰:“此良狗也。其志在獐麋豕鹿,不在鼠。欲其取鼠也则桎之。”其邻桎其后足,狗乃取鼠。夫骥骜之气,鸿鹄之志,有谕乎人心者,诚也。人亦然,诚有之则神应乎人矣,言岂足以谕之哉?此谓不言之言也。 客有见田骈者,被服中法,进退中度,趋翔闲雅,辞令逊敏。田骈听之毕而辞之。客出,田骈送之以目。弟子谓田骈曰:“客士欤?”田骈曰:“殆乎非士也。今者客所弇敛,士所术施也;士所弇敛,客所术施也。客殆乎非士也。”故火烛一隅,则室偏无光。骨节蚤成,空窍哭历,身必不长。众无谋方,乞谨视见,多故不良。志必不公,不能立功。好得恶予,国虽大不为王,祸灾日至。故君子之容,纯乎其若锺山之玉,桔乎其若陵上之木;淳淳乎慎谨畏化,而不肯自足;乾乾乎取舍不侻,而心甚素朴。 唐尚敌年为史,其故人谓唐尚愿之,以谓唐尚。唐尚曰:“吾非不得为史也,羞而不为也。”其故人不信也。及魏围邯郸,唐尚说惠王而解之围,以与伯阳,其故人乃信其羞为史也。居有间,其故人为其兄请,唐尚曰:“卫君死,吾将汝兄以代之。”其故人反兴再拜而信之。夫可信而不信,不可信而信,此愚者之患也。知人情不能自遗,以此为君,虽有天下何益?故败莫大于愚。愚之患,在必自用。自用则戆陋之人从而贺之。有国若此,不若无有。古之与贤从此生矣。非恶其子孙也,非徼而矜其名也,反其实也。 第二篇《务大》 二曰:尝试观于上志,三王之佐,其名无不荣者,其实无不安者,功大故也。俗主之佐,其欲名实也与三王之佐同,其名无不辱者,其实无不危者,无功故也。皆患其身不贵于其国也,而不患其主之不贵于天下也,此所以欲荣而逾辱也,欲安而逾危也。#文脉里的中国
00:00 / 59: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3: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吕氏春秋·审分览第五》第五篇《知度》全文全译 逐句解释 五曰:明君者,非遍见万物也,明于人主之所执也。有术之主者,非一自行之也,知百官之要也。知百官之要,故事省而国治也。明于人主之所执,故权专而奸止。奸止则说者不来,而情谕矣。情者不饰,而事实见矣。此谓之至治。至治之世,其民不好空言虚辞,不好淫学流说。贤不肖各反其质,行其情,不雕其素,蒙厚纯朴,以事其上。若此则工拙愚智勇惧可得以故易官,易官则各当其任矣。故有职者安其职,不听其议;无职者责其实,以验其辞。此二者审,则无用之言不入于朝矣。君服性命之情,去爱恶之心,用虚无为本,以听有用之言,谓之朝。凡朝也者,相与召理义也,相与植法则也。上服性命之情,则理义之士至矣,法则之用植矣,枉辟邪挠之人退矣,贪得伪诈之曹远矣。故治天下之要,存乎除奸;除奸之要,存乎治官;治官之要,存乎治道;治道之要,存乎知性命。故子华子曰:“厚而不博,敬守一事,正性是喜。群众不周,而务成一能。尽能既成,四夷乃平。唯彼天符,不周而周。此神农之所以长,而尧舜之所以章也。”人主自智而愚人,自巧而拙人,若此则愚拙者请矣,巧智者诏矣。诏多则请者愈多矣,请者愈多,且无不请也。主虽巧智,未无不知也。以未无不知,应无不请,其道固穷。为人主而数穷于其下,将何以君人乎?穷而不知其穷,其患又将反以自多,是之谓重塞之主,无存国矣。故有道之主,因而不为,责而不诏,去想去意,静虚以待,不伐之言,不夺之事,督名审实,官使自司,以不知为道,以奈何为宝。尧曰:“若何而为及日月之所烛?”舜曰:“若何而服四荒之外?”禹曰:“若何而治青丘,化九阳、奇肱之所际?”赵襄子之时,以任登为中牟令。上计,言于襄子曰:“中牟有士曰胆胥己,请见之。”襄子见而以为中大夫。相国曰:“意者君耳而未之目邪!为中大夫,若此其易也?非晋国之故。”襄子曰:“吾举登也,已耳而目之矣。登所举,吾又耳而目之,是耳目人终无已也。”遂不复问,而以为中大夫。襄子何为?任人,则贤者毕力。人主之患,必在任人而不能用之,用之而与不知者议之也。绝江者托于船,致远者托于骥,霸王者托于贤。伊尹、吕尚、管夷吾、百里奚,此霸王者之船骥也。释父兄与子弟,非疏之也;任庖人钓者与仇人仆虏,非阿之也。持社稷立功名之道,不得不然也。犹大匠之为宫室也,量小大而知材木矣,訾功丈而知人数矣。故小臣、吕尚听,而天下知殷、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听,而天下知齐、秦之霸也。岂特船骥哉?夫成王霸者固有人,亡国者亦有人。桀用干
00:00 / 16: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清心@11月前
《吕氏春秋》精华40句,越早读懂它,人生越开挂! @古典文学与诗词& 两千多年前,一个叫吕不韦的人召集了一堆门客,写了一本书。 写完之后,将全文写在布匹上,挂在城楼上,让来来往往的人都看一看,指出其中的错误。 如果能增删改动一个字的,就送他一千金。 可来往人很多,却谁也没能改动一个字。 人人竖起大拇指:真是一本经典著作。 这本书就是《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到底讲了啥?诗词君总结了40句《吕氏春秋》的名句,一起感受下古人的智慧吧! 1、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荀子·荣辱》 有自知之明的人不会抱怨别人,掌握自己命运的人不会抱怨苍天;抱怨别人的人则穷途而不得志,抱怨上天的人就不会立志进取。 2、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荀子《劝学》 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多么高;不面临深涧,就不知道地多么厚。 3、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 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5、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荀子·大略》 岁月不寒冷就无从知道松柏的坚毅挺拔,事情不危难就无从知道君子的志向远大。 6、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 道路虽近,不走就不能到达目的地;事情虽小,不做就不能取得成功。 7、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 蓬草长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挺立住,白色的细沙混进了黑土里,也会跟它一起变黑。 8、君子耳不听淫声,目不视邪色,口不出恶言。——《荀子·乐论》 君子耳朵不聆听靡靡之音,眼睛不注视女子的美貌,嘴巴不说出不当言论。 9、不诱于誉,不恐于诽,率道而行,端然正己。——《荀子·非十二子》 不被赞誉引诱,不因为诽谤感到恐惧;按照道义行事,正直无私地改正自己的过错。 10、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必让,然后为德。——《荀子·非十二子》 不知道的就要问,不会做的就要学,即使能做也要谦让,这样才能成为有德行的人。 11、巧而好度,必节;勇而好同,必胜;知而好谦,必贤。
00:00 / 10: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4: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639
00:00 / 04: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1
《吕氏春秋·先识览》前四篇:先识、观世、知接、悔过 一曰: 凡国之亡也,有道者必先去,古今一也。地从于城,城从于民,民从于贤。故贤主得贤者而民得,民得而城得,城得而地得。夫地得岂必足行其地、人说其民哉?得其要而已矣。 夏太史令终古出其图法,执而泣之。夏桀迷惑,暴乱愈甚。太史令终古乃出奔如商。汤喜而告诸侯曰:“夏王无道,暴虐百姓,穷其父兄,耻其功臣,轻其贤良,弃义听谗,众庶咸怨,守法之臣,自归于商。” 殷内史向挚见纣之愈乱迷惑也,于是载其图法,出亡之周。武王大说,以告诸侯曰:“商王大乱,沈于酒德,辟远箕子,爰近姑与息。妲己为政,赏罚无方,不用法式,杀三不辜,民大不服。守法之臣,出奔周国。” 晋太史屠黍见晋之乱也,见晋公之骄而无德义也,以其图法归周。周威公见而问焉,曰:“天下之国孰先亡?”对曰:“晋先亡。”威公问其故,对曰:“臣比在晋也,不敢直言,示晋公以天妖,日月星辰之行多以不当。曰:‘是何能为?’又示以人事多不义,百姓皆郁怨。曰:‘是何能伤?’又示以邻国不服,贤良不举。曰:‘是何能害?’如是,是不知所以亡也。故臣曰晋先亡也。”居三年,晋果亡。威公又见屠黍而问焉,曰:“孰次之?”对曰:“中山次之。”威公问其故,对曰:“天生民而令有别,有别,人之义也,所异于禽兽麋鹿也,君臣上下之所以立也。中山之俗,以昼为夜,以夜继日,男女切倚,固无休息,淫昏康乐,歌谣好悲,其主弗知恶。此亡国之风也。臣故曰中山次之。”居二年,中山果亡。威公又见屠黍而问焉,曰:“孰次之?”屠黍不对。威公固问焉,对曰:“君次之。”威公乃惧,求国之长者,得义莳、田邑而礼之,得史驎、赵骈以为谏臣,去苛令三十九物,以告屠黍。对曰:“其尚终君之身乎!”曰:“臣闻之,国之兴也,天遗之贤人与极言之士;国之亡也,天遗之乱人与善谀之士。”威公薨,肂九月不得葬,周乃分为二。故有道者之言也,不可不重也。 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为不善亦然。 白圭之中山,中山之王欲留之,白圭固辞,乘舆而去。又之齐,齐王欲留之仕,又辞而去。人问其故,曰:“之二国者皆将亡。所学有五尽。何谓五尽?曰:莫之必,则信尽矣;莫之誉,则名尽矣;莫之爱,则亲尽矣;行者无粮,居者无食,则财尽矣;不能用人,又不能自用,则功尽矣。国有此五者,无幸必亡。中山、齐皆当此。”若使中山之王与齐#文脉里的中国
00:00 / 56: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