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6: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05
00:00 / 01: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57
00:00 / 04: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6: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35: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7
00:00 / 04: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论语·述天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 孔子说:“把所见所闻默记在心里,努力学习而不厌弃,教导学生而不觉得倦怠。这些事情对我来说,实在是不足称赞的。” 孔子一生,大部分时间从事教育工作。他最喜欢做的三件事,便是多看、多听、多想,以此来充实自己。广博地学习,而不会厌倦。弟子追随他学习,他谆谆教诲,却不觉得倦怠。这样的精神,博得大家的敬仰。然而孔子自己,则认为没有什么值得大家称赞的,可见谦虚的美德,也在孔子的身上散发出无比的光芒。 看到事物,不应该立即做判断,以免失误。这时候先默而识之,然后逐渐尝试、了解、体悟,才做出判断,比较安全。学而不厌,必须知所取舍,应该学的才学,不应该学的不要学。诲人不倦,也要看对方有没有学习的意愿,不宜好为人师,徒然造成反感。 随时把所见所闻,默默地记在心里,目的是有时间多方思虑,深一层明白其中的道理。不能够立即反应,以免浅陋而贻笑大方,增加自己的学习障碍。 学过的东西,便认为自己已经懂了,不愿意再学。这样的学习态度,并不能真正学得精通。有机会一学再学,也不厌弃,才能够学得深入,比别人更有心得。 不要好为人师,以免令人厌恶。但是有实力教导他人,而他人也有意学习时,应该诲人不倦,才是善尽社会责任的表现。 建议我们,要学习孔子这三件事,有机会便要提醒自己,切实把它做好。#论语遍地开花#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论语#中华道统
00:00 / 02: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学习孔子智慧。子罕篇第九之十一。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之,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矣。”什么意思呢? 颜渊这段赞叹孔子的话,是《论语·子罕》中的名篇,表达了他对老师学问与人格的崇高敬仰以及求学过程中的深刻体会。以下是逐句解释和整体含义:原文逐句解读:“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仰之弥高:抬头仰望,越觉得老师的学问道德高不可攀。钻之弥坚:努力钻研,越感到深奥坚实、难以穷尽。→ 形容孔子的思想境界博大精深,难以轻易把握。“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明明看着老师在前面,忽然又觉得已在身后。→ 比喻孔子的学问灵活圆融、无处不在,自己难以固守某一角度去理解,总觉捉摸不透。“夫子循循然善诱之,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循循然善诱:孔子有步骤、有方法地引导学生。博我以文:用文献典籍(诗书礼乐等)拓宽我的知识。约我以礼:用礼的规范约束我的行为,使我不偏离正道。→ 强调孔子教学既开放又严谨,兼顾学识与人格培养。“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学习过程中深受吸引,想停下都不可能,直到竭尽自己的才能。→ 体现颜回全心投入、孜孜不倦的学习状态。“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矣”如有所立卓尔:仿佛看到老师卓然的成就立在眼前。虽欲从之,末由也:虽然想追随上去,却找不到路径(无法企及)。→ 表达颜回在接近孔子境界时,仍感差距,既有仰慕也有谦卑。整体含义:颜回通过自身求学经历,赞叹孔子学问道德的崇高与深奥。他感受到孔子教学有方,既开阔其视野,又规范其行为,使自己沉浸其中、全力以赴。但即使竭尽所能,仍觉得孔子的境界卓然超越,自己虽心向往之,却难以完全达到。核心思想:对老师至高境界的敬仰。强调儒家“文”与“礼”并重的教育方式。求学既需老师引导,也需学生主动钻研,且学无止境。这段话生动展现了儒家师道与求学精神,成为后世尊师重道的经典表达。
00:00 / 03: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5: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8: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