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9: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
00:00 / 02: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1
00:00 / 03: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62
《孟子·梁惠王章句上》1到6段原文如下 : 1.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2. 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诗》云:‘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鹤鹤。王在灵沼,于牣鱼跃。’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曰:‘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3.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4.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辅导孩子写作业
00:00 / 06: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sunheart1周前
第23天:《孟子·离娄上》“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谨言慎行的准则) 【视频开头】 (镜头:一人随意说话引发他人不悦,画面转为其低头反思的场景,配低沉弦乐) “孟子说:‘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意思是人之所以轻易说话,是因为不用承担责任罢了 。今天我们就来解读这句话,探讨为人处世中谨言慎行的重要性 。” 【原文呈现】 孟子曰:“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又曰:‘言无实不祥。不祥之实,蔽贤者当之。’” (延伸解读:结合《孟子·公孙丑上》“子曰:‘我于辞命,则不能也。’然则夫子既圣矣乎?曰:‘恶!是何言也?昔者子贡问于孔子曰:“夫子圣矣乎?”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子贡曰:“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夫圣,孔子不居,是何言也?’ 体现圣人对言行的谦逊与谨慎,与“不轻言”相呼应 。) 【重点字词解析】 - 易其言:“易”为“轻易、随便”,指人说话不经过深思熟虑,随意发表言论 。 - 无责耳矣:“责”为“责任、后果”,意为轻易说话的人,往往是因为没有意识到自己要为所说的话承担责任 。 - 言无实不祥:“实”为“实在、真实”,“不祥”指不好的结果,说话没有事实依据是不吉利的,会引发不良后果 。 - 蔽贤者当之:“蔽贤”指遮蔽贤能之人,让贤才得不到重用,这种因不实言论导致的恶果,应由说话者承担 。 【名家解读(节选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孟子提出“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旨在警示世人要重视言语的力量 。轻易开口的人,往往缺乏对言语后果的认知,他们随意发表观点,甚至传播不实信息,却不知这些言论可能会误导他人、伤害他人,甚至像“蔽贤者”那样,阻碍贤才施展抱负,破坏社会秩序 。而像孔子,即便学识渊博、德行高尚,面对“圣矣乎”的评价,也谦逊推辞,不愿轻易接受赞誉,这正是对言行谨慎的体现 。朱熹认为,孟子的这番话,是在教导人们:说话前要深思熟虑,确保所言真实可靠,要意识到自己的言语肩负着责任,唯有谨言慎行,才能避免因言语不当引发祸患 。 【视频结尾】 (镜头:“谨言”二字在宣纸上慢慢晕染开来) “明天我们学习《孟子·告子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深入探讨国家生存发展的关键 。你有没有因轻易说话吃过亏的经历?评论区分享一下,让大家引以为戒~”#孟子#传统文化@黄花花 @闻香识墨 @
00:00 / 02: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9: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KaKa (TC)1周前
曹操的存在,一个很重要的价值,就是打破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谎言。 也就是,孟子和梁惠王「孰能一之」的问题,孟子的答案是「不嗜杀者能一之」,也就是儒家讲的仁,仁者无敌,曹操就是这个漏洞的bug,反例。 得民心者得天下,不是不对,而是这不是事情的全部真相,这里面隐藏了一个关键的因素,那个第一性原理。 得天下的第一性原理是啥? 有两个要素: 1、竭民力 2、得民心 这就是得天下的第一性原理,为啥有两个呢?因为这两个,其实是一件事: 竭民力而得民心,是为天下主。 你觉得矛盾,是因为这里面,两个「民」不是一种,竭民力的民,是普通人老百姓,得民心的民,是自己集团内部的团队成员。 这两件事,都是一件事,效率。 竭民力,才能最大限度地动员人力物力财力,去供养更多的小集团成员,小集团内部精诚团结,才能指挥如一人。 前者讲的是,动员效率, 后者讲的是,战斗效率。 两者共同构成打天下的第一性原理,效率。 曹操为什么是那个很重要的反例呢?因为曹操没有真正的完成统一,他没有来得及称宗做祖,给他称宗做祖的儿子孙子太过短命,所以,他的黑历史,没有来得及美化。 曹操的劣迹斑斑,如日月之食,人皆见之。 实际上,这个打天下的道理,曹操懂,诸葛亮也懂,刘备不太懂,但是到临死也明白了,这就是三国英雄万千,为什么唯武帝与武侯耳。 魏武帝曹操和诸葛武侯,行的都是法家政治,都竭民力而得民心。 曹操屯田,是竭民力, 打败袁绍,把许都群臣写给袁绍的信,都付之一炬,这就是收民心。 诸葛亮治蜀,是竭民力, 把荆州集团、东州集团、蜀中本土集团,摆平得心服口服,这就是收民心。 这些都是申韩之术,法家政治。 所以刘备糊涂一辈子,到白帝城,终于明白了,老刘家的祖传绝学,就是外儒内法,所以给刘禅的遗嘱谆谆教诲,说的就是这段话,我们可以欣赏一下老刘的遗嘱。 朕初疾,但下痢耳,后转杂他病,殆不自济。人五十不称夭,年已六十有余,何所复恨,不复自伤,但以卿兄弟为念。 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汝父德薄,勿效之。可读汉书礼记,闲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闻丞相为写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未送,道亡,可自更求闻达。#三国
00:00 / 05: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0: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0
00:00 / 00: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7
sunheart1周前
第24天:《孟子·告子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国家兴衰的关键) 【视频开头】 (镜头:左侧国家内有贤臣进谏、君主勤政,国泰民安;右侧国家无贤臣辅佐、外无强敌,最终衰败,对比呈现,配激昂鼓点) “孟子曰:‘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这句话道破了国家兴衰的核心密码 。今天我们就来剖析,一个国家如何才能长治久安 。” 【原文呈现】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重点字词解析】 - 法家拂士:“法家”指坚守法度的大臣,“拂士”指能直言劝谏的贤士,“拂”通“弼”,辅佐之意,国家内部有这样的人,才能及时纠正君主的过错 。 - 敌国外患:指来自国外的敌对势力和忧患,外部有压力,能促使国家保持警惕,积极发展 。 - 恒亡:“恒”为“常常、必然”,意为若国家内无贤臣、外无强敌,往往会走向灭亡 。 -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人在忧患中能不断磨砺成长,国家在忧患中能保持活力;而沉溺于安乐,就会逐渐衰败灭亡 。 【名家解读(节选傅佩荣《孟子心得》)】 孟子先列举舜、傅说等六位在逆境中崛起的贤才,说明逆境能让人成长,进而引申到国家治理 。一个国家,内部若没有坚守法度、敢于劝谏的贤臣,君主就容易沉溺于享乐,决策失误也无人纠正;外部若没有敌对势力的威胁,国家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安于现状,逐渐腐朽 。就像历史上的许多王朝,初期往往内有贤臣辅佐、外有强敌环伺,君主励精图治,国家强盛;后期一旦失去贤臣、没有外患,君主便开始懈怠,最终走向灭亡 。傅佩荣认为,孟子的这句话,不仅是对国家治理者的警示,也提醒着每个人:无论个人还是国家,都要在忧患中保持警醒,在安乐中坚守初心,才能长久发展 。 【视频结尾】 (镜头:“忧患”与“安乐”两个词形成鲜明对比,前者发光,后者黯淡) “明天我们学习《孟子·万章下》‘问交际,曰:“恭也。”’,探讨人际交往中的恭敬之道 。你觉得现代社会中,一个企业要想长远发展,是否也需要‘法家
00:00 / 03: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