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0
00:00 / 07: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61
00:00 / 06: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80
00:00 / 00: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541
00:00 / 00: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2
法华经浅释宣化上人信解品19 长者是时    在师子座    遥见其子    默而识之    即敕使者 追捉将来    穷子惊唤    迷闷辟地    是人执我    必当见杀    何用衣食    使我至此    长者知子    愚痴狭劣    不信我言 不信是父   尔时,佛于师子座上,一眼便认出立于远处之穷子,但从未曾对人言此事。即授命菩萨,前往追捉,将他带来佛前。但穷子根劣,听闻大法,反生恐惧,又畏生死,如是小智不解大教,故言迷闷辟地。   长者知其子愚钝,见地狭小,必不信真言直说,故为实施权,开演二乘法。   有人说,逃子当时既年幼,而时隔数十载,纵然今日得与父重逢,理应见而不识,然则父能认子,乃理所当然。此无虚言,但在法华经内所言,非为世俗般之父与子,此为出世间法。一般来讲,为人父者,虽对子女爱护备至,但尚存有善儿防老之观念,此为或多或少之自私心作祟。佛乃真正之慈父,无一丝毫自私观念,爱护一切众生更甚于爱护己命,尽全力教化一切众生,以望其能早日成佛道。   ‘穷子’是谁?就是一切众生,二乘人也。他们虽有眼而不识佛,反将舍佛而逃,终日没于苦海中,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来不明去不白,追名逐利,苦求博士硕士等学位,但人死后什么头衔、学问亦带不去,等到第二生再来投胎做人,一切又得从头学起。如是求而复失,失而复求,生生世世在得失中打滚。   佛教我们如何了生脱死,来明去白。佛又用种种方便法,令我等悟知宿世因缘,而了解为何人有贫富之分,或美丑之别,进一步明了,各人不同之际遇乃往昔业所致缘。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如十二连环,为众生生死之因缘。但可怜的众生,皆舍父而逃,背觉合尘,不愿回老家——l常寂光净土。   即以方便    更遣余人    眇目矬陋    无威德者    汝可语之 云当相雇    除诸粪秽    倍与汝价    穷子闻之    欢喜随来 为除粪秽    净诸房舍   长者深知穷子根劣,故施以权巧方便法,遣令菩萨,伪装为独目相丑,无威德者,前往劝说。‘眇目’,譬喻偏空小智。‘矬’,竖短,譬喻不穷实相之源。陋者横狭,譬喻不具万善之饰。非四无所畏,故‘无威’。非常乐我净,故无德。‘净诸房舍’,即净诸六根房五阴舍也。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因六识而杂染六尘之境:色声香味触法,
00:00 / 01: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1: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2: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