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3: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8: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8
00:00 / 01: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17: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0
00:00 / 01: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8: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2
00:00 / 07: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1: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
00:00 / 12: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5
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 太平天国运动是19世纪中叶中国爆发的大规模农民起义战争,始于1851年广西金田起义,终于1864年天京陷落,历时14年。这场运动由洪秀全、杨秀清等人领导,以宗教组织“拜上帝会”为纽带,集结了底层农民和手工业者,旨在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并抵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 兴起背景与开端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为支付战争赔款横征暴敛,加之白银外流、洋货倾销,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两广地区频发自然灾害,社会矛盾空前激化。洪秀全融合基督教教义与中国传统思想创立拜上帝会,1851年1月11日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自称天王。 发展历程与关键事件 起义后,太平军北上攻占永安,初步建立政权体系,史称“永安建制”。1853年3月攻克南京并定都,改称“天京”,正式形成与清廷对峙的政权。定都后,太平军同时开展北伐和西征:北伐军一度逼近天津,但因孤军深入而全军覆没;西征则巩固了长江中下游控制区,并在1856年先后击破清军江北、江南大营,达到军事全盛。 然而,1856年的天京事变成为转折点。东王杨秀清被北王韦昌辉诛杀,随后韦昌辉又遭处决,翼王石达开率部出走。内讧严重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力量,此后战略形势逐步恶化。 重要纲领与后期防御 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提出“有田同耕、有饭同食”的平均主义理想,但未能实施。后期干王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也因战乱未果。洪秀全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年轻将领,虽在1858年三河镇大捷和1860年再破江南大营中取得胜利,但1861年安庆失守后,天京屏障尽失。 失败与历史影响 1864年6月洪秀全病逝,7月湘军攻陷天京,幼天王被捕,标志运动失败。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提出了近代农民战争的最高理想,但其局限性——包括农民阶级的封建意识、战略失误及内部分裂——最终导致失败。它被视为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高峰,并为近代民主革命埋下伏笔。#太平天国运动 #历史事件 #近现代史 #历史故事
00:00 / 02: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1: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4: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