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52
传统杨氏85式太极拳 为什么要两脚开立,与肩同宽? 一、形体结构层面:自然中正、符合人体工学 1.肩宽是骨架自然垂直的基础宽度 两肩间的宽度是上身重心落地的自然基准,两脚站开与之同宽,可以让脊柱居中、骨盆正直、膝不过脚尖、脚趾铺地,形成“上下一条线”的稳固结构。 2.构成“力三角”,下盘稳定 两脚与地面构成一个稳定三角支撑,既不太窄(易失稳),也不太宽(费力且横散),为“含胸拔背、松腰沉胯”提供稳定基础平台。 二、内功气感层面:气息中正、阴阳平衡 1.左右平衡——气不过偏 两脚与肩齐,是一种“阴阳等距”的设定,左为阴,右为阳,脚下平衡才能上达“气沉丹田”。 2.上下通透——中脉不偏 若脚太宽,意念易发散;脚太窄,气沉不下。唯有与肩同宽,上下内外、心意气形,才可中正不偏,通达一体。 三、太极哲学层面:合于道、顺于天 1.“肩”象征天,“脚”落于地 两脚撑地,两肩接天,与肩齐宽,就是把身体放入天地之间最自然的比例,体现“天人合一”的基础设定。 2.太极之中求“中定” 练拳起始,要先“定”,定者必得其中。两脚与肩同宽,体现的是“不偏不倚、中定为本”的太极根性。 四、实战技击层面:攻防兼备、动静得势 1.便于重心转换与发力 两脚肩宽既可左转右挪,也可前进后撤。劲力可以从脚底通过膝、胯、脊柱直达拳端,不滞不散。 2.含开合,蓄弹性 能进能退,是实战中守中寓动、静中藏机的重要基础。 两脚与肩同宽,不止是站姿的宽度,更是天地中正之道。 外稳其形,内平其气。万法之始,根在一桩。 #太极#传统杨氏85式太极拳#预备势
00:00 / 01: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5
开胯 练太极拳开胯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力量传导方面 使力量传导顺畅:太极拳的力主要是结构力,其重要来源是大地的反弹力。开胯能让身体的结构与大地连成一体,使脚上的劲能顺利传导到手,身上的劲也能传导到脚,避免劲在胯处断开,从而实现化人化不掉、发人发得出。 增强整体发力效果:开胯可使身体各部位的发力更加协调统一,形成整体的力量。当胯部打开时,腿部、腰部和上肢的力量能够更好地相互配合,产生更大的合力,提高太极拳的发力效果。 身体平衡与稳定性方面 扩大支撑面积:开胯能够极大地拓展下盘的支撑面积,让身体的根基如大树扎根大地般稳固。在练习太极拳的各种动作和步法转换时,尤其是重心的灵活转换过程中,开胯可以提供更稳定的支撑,使身体不易晃动或失衡。 提高平衡能力:开胯有助于增强身体的平衡感和协调性。通过开胯,身体的重心能够更好地保持在稳定的位置上,即使在面对外界的干扰或对方的进攻时,也能迅速调整身体姿态,保持平衡,从而更好地应对各种情况。 关节健康与灵活性方面 增强关节柔韧性:开胯可以有效拉伸髋关节周围的肌肉和韧带,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提高关节的柔韧性和灵活性。这不仅有助于预防和减少因年龄增长或运动损伤导致的关节疾病风险,还能使身体在太极拳的练习中更加灵活自如,完成各种动作更加轻松。 减轻关节压力:当胯部打开时,身体的力量能够更均匀地分布在关节上,避免关节承受过大的压力。例如,开胯可以使膝盖在太极拳的练习中得到更好的保护,减少膝盖疼痛和损伤的发生。 气血运行与身体机能方面 促进气血循环:开胯能够促进下半身的血液循环,让身体的各个器官得到更充足的养分供应。良好的气血循环有助于维持身体的健康状态,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使练习者在练习太极拳时能够更好地发挥身体的机能。 增强身体整体机能:开胯与太极拳的其他练习方法相结合,能够对身体的多个系统产生积极的影响,如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通过开胯,练习者可以更好地调整呼吸节奏,使呼吸与动作更加协调,同时也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反应速度和协调能力,从而增强身体的整体机能。 #开胯 #太极拳教学 #零基础学太极拳 #百young非遗计划 #一见爱上传统文化
00:00 / 03: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45
00:00 / 04: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37
00:00 / 00: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6
00:00 / 01: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52
00:00 / 01: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96
00:00 / 01: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3
00:00 / 03: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
00:00 / 04: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