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527
在中式八球中,握杆过紧导致出杆时前支颤动是常见技术问题,影响击球稳定性与精准度。以下是针对性分析和解决方案:(想了解其它中八教学的点击主页查看) 一、原因分析 1. 握杆力度过大 ◦ 过度用力会使手腕、小臂肌肉紧张,力量传递不畅,球杆无法沿直线运动。 ◦ 前支颤动源于握杆的刚性控制破坏球杆自然摆动(类似“鞭打效应”)。 2. 握杆位置不当 ◦ 握杆过于靠前(靠近重心点)会增加前支控制难度,放大抖动。 3. 出杆动作不协调 ◦ 后手与前臂未形成自然放松的联动,靠“蛮力”推杆。 4. 心理因素 ◦ 紧张或刻意追求发力时,易不自觉握紧球杆。 二、解决方案 1. 调整握杆方式 • 力度控制:想象用手轻轻握住一只小鸟——既不让它飞走,也不捏伤它。实际击球时,仅在皮头接触母球瞬间轻微收紧(类似“捏杆”技巧)。 • 握杆位置: ◦ 标准位置:后手自然下垂时,手肘呈90°,握在球杆重心后方约10-15厘米处(因人而异)。 ◦ 可尝试将握杆位置稍向后移,减少对前支的干扰。 2. 放松与协调性训练 • 空杆练习:不击球时反复模拟出杆动作,观察前支是否平稳。若仍有抖动,说明握杆或发力有问题。 • 慢动作出杆:刻意放慢出杆速度,感受球杆重量,确保后手、前臂、手腕像钟摆一样自然摆动。 3. 辅助技巧 • 手指接触点:用拇指和食指形成“环”,其余三指虚握(避免全手掌紧贴球杆)。 • 杆尾空间:握杆时掌心与杆尾之间留一点空隙(约能塞入一根手指),避免锁死球杆。 4. 器材检查 • 球杆重量/平衡:过轻的球杆易失控,过重则需更大力量控制。选择适合自己臂力的球杆(通常18-21盎司)。 • 前支硬度:若前支过软(如碳纤维杆的弹性较高),需更注重放松握杆。 5. 心理调整 • 出杆前深呼吸,专注于“平顺推送”而非“用力击打”。可默念“松—稳—送”作为心理提示。#台球是一种生活 #是时候展现真正的技术了 #台球教学握杆与发力 #台球技巧 #台球教学
00:00 / 02: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1
中式八球发力误区十口诀 一、握杆如掐喉,力大未必优 握杆过紧如掐咽喉,前臂肌肉僵若铁块。正确握法当如握活鸟,松紧有度方得巧。 二、后摆求长非良策,短促方显真功夫 菜鸟常贪后摆长,岂知短促更刚强。后摆过长发必散,杆头易走偏锋。 三、腰马分离力必散,上下贯通是王道 发力时腰马两相忘,如大厦失地基。应似春笋破土,节节贯通方有力。 四、眼神飘忽杆必歪,盯紧母球莫走神 眼随目标心已乱,杆走偏锋球必散。盯死母球击打点,如鹰隼锁定猎物。 五、起身太早毁所有,保持姿势到尽头 击球未毕身先起,如釜底抽薪毁全局。应似老僧入定,击毕方得起身。 六、手腕乱抖力分散,前臂推送稳如山 手腕抖动似筛糠,十击九偏空余恨。前臂推送如车轨,平稳直达方精准。 七、刻意发力反无力,顺势而为见真章 蛮力击球如蛮牛,巧劲方显真功夫。发力当似水推舟,顺其自然最为妙。 八、后手抬高杆必跳,平出平入最可靠 后手高抬杆头翘,击球跳起准头消。杆平如尺量桌面,球路方能指哪到哪。 九、屏息发力自断脉,自然呼吸保顺畅 憋气发力似自缢,血脉贲张准头失。呼吸自然如平常,力道方能随心至。 十、心浮气躁准星失,气定神闲方入袋 心慌意乱杆必偏,气定神闲袋口宽。击球当如老翁钓,心静自然得鱼还。 注:此口诀融汇职业选手经验教训,习球者若能参透其中三昧,发力必能更上层楼。切记台球之道,刚柔并济方为正途。#台球是一种生活 #台球是一种生活 #台球教学 #台球技巧走位
00:00 / 02: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5
00:00 / 02: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
00:00 / 00: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