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9
00:00 / 03: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3: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3: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55
00:00 / 06: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5
#学习孔子智慧。子罕篇第九之十三。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什么意思呢? 子贡与孔子的这段对话出自《论语·子罕》,以比喻手法探讨了出世与入仕的态度。以下是详细解读:字词释义子贡:孔子弟子,擅长言辞与经商。美玉:比喻孔子的才华与德行。韫椟而藏诸:藏在匣子里(韫:藏;椟:匣子),指隐退不出仕。求善贾而沽诸:等待识货的商人卖掉(沽:卖;贾:商人或“价”),指寻找明君推行主张。待贾:双关语,既指等待好价钱,也指等待赏识的君主。对话解析子贡的提问:子贡用比喻试探孔子对出仕的态度——“这里有一块美玉,是把它藏在匣子里,还是找个识货的商人卖掉?”潜台词:老师身怀大才,是选择隐居不出,还是等待时机实现理想?孔子的回答:孔子连呼“卖掉吧!卖掉吧!我正是在等识货的人!”态度明确:孔子并非不愿出仕,而是坚持原则——必须遇到真正理解并践行其理想的君主(“待贾”而非随意出售)。急迫与坚守:重复“沽之哉”体现用世之心,但“待贾”强调对时机的慎重,反对苟且投靠。深层意涵儒家入世观:儒家主张积极用世,但强调“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论语·泰伯》)。孔子周游列国却屡屡碰壁,正因不愿妥协原则。君子之辩:美玉之喻彰显君子自重——才华需施展,但不可自贬身价,须待明君以“礼”相请(如刘备三顾茅庐的雏形)。与道家对比:道家倾向“韫椟而藏”(如老子隐退),儒家则选择“待贾而沽”,平衡了理想与现实。现实启示人才与机遇:真正的才德需要舞台,但更需坚守价值底线,不盲目迎合环境。主动与等待:孔子并非被动等待,而是积极准备(办学、育才),同时保持对机遇的敏锐判断。此对话生动反映了孔子在理想与现实间的智慧:既怀热忱的入世精神,又持守士人的独立风骨。
00:00 / 02: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