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暴跌,4月7号的路会再走一遍吗 富时中国3倍做多ETF跌了15%,纳指暴跌3.56%,特斯拉,英伟达全崩了,别慌,不要刻舟求剑4.7号了。今非昔比,3个核心性质完全不一样,我给你缕一缕 4月7号爆跌是因为关税政策落地,我梳理一下,4月2号老美宣布对我们加征34%关税,4月3号我们并没怎么跌,是等我们4月4号开始反制34%关税,全球才开始爆跳,而周末我们不开盘,周一当时沪指直接跌了7.34%,2895只个股跌停。而现在是贸易战谈判筹码争夺阶段,我们是主动方,老美是被动应付。你看昨天川子昨晚10点57发的那篇长文就看的出来,急了。因为这次稀土出口管制是打到老美的要害了。现在不是稀土出不出口美国的问题,政策文件我就不读了,我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如果是一家外国公司使用中国的技术在其他国家开采加工稀土,再出口老美也会被管制,更或者说如果一家外国公司把我们的稀土运到其他国家,加工成芯片后再出口到老美,也会受到管制。你要知道全球有70%的稀土开采都在中国,而90%稀土分离加工和93%磁体生产都是由我们控制。也就是说,新规则颁布以后,基本上全球任何一家企业向老美提供和稀土相关的产品,我们都可以禁止。此一时彼一时了,你说川子慌不慌? 第二,4月7号是突发的闷杀,而昨天A股己经跌过了,我昨天在盘前策略己经让大家减仓了,而且强调下手要快。大家应该都不慌吧。明天开盘肯定是低开,关键是低开以后怎么走?你现在回过头来看4月7号,很多散户都是被吓的在地板上割肉了,后面股价都回来甚至涨的更高了。而且你再回想9月50亿资金压着证券不让涨,原来在这里等着我们。所以根本不会再出现4月7号那种恐怖的场景了。 第三,现在不管他是加100%还是200%的关税,那都是在争取谈判前的筹码。他为什么设置一个11月1日执行,无非就是想看我们这边的态度,而且他还留了活口,说我们在未来采取进一步行动,关税可能提前生效。看到立场了吗?老美是在被动反制。#大盘 #财经 #美股大跌 #财经新闻 #耐心资本老肖
00:00 / 03: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133
太惨烈了!A50期货大跌4.26% 太惨烈了!A50期货大跌4.26%,美股纳指期货大跌4.37%,这杀跌力度比4月7日还恐怖! 4月7日A50期货大跌8.20%,这个跌幅由2部分构成,其一是4月4日周五夜盘2.90%的跌幅,叠加4月7日周一的跌幅,累计大跌8.20%。 而今天A50期货仅夜盘就大跌4.26%,下周一10月13日,如果复制4月7日的低开下杀,杀跌力度不可小视。 4月7日A股杀跌是在3300点的位置,现在是在3900点位置。且4月7日杀跌的最低点3040,正好是今年这波行情的起点。 而A股现在杀跌,正好是行情的最高点,节后首日10月9日,A股各指数刷新新高,沪指正式突破,站上3900点。 4月7日低点以来,A股各行业板块轮番大涨,每个月一条主线。 5月新消费,6月稳定币,7月创新药,8月AI科技,9月光伏新能源。 也就说,无论是指数,还是行业板块个股,这波上涨都积累了天量的获利盘,高位天量,这是潜在的杀跌动力,这也是为什么,A50期货反应这么大。 利空的力度并没有4月7日大,但反应却比4月7日强烈,主要就是高位,天量获利盘,比低位杀跌更有力度。 A股4月7日这波行情低点,起点,是利空消息缓和,而10月10日大跌,又是利空消息升级,完整的闭环。 回想,市场冲3900点,冲4000点,被刻意压盘,降温,降杠杆,要慢牛,不要疯牛,或就是为防范这种风险,为这一天做准备。 对于杠杆,马犇反复强调慎用,交易不是一锤子买卖,能做到稳定复利,2万块也能做大;没有稳定的模式,2千万也是负担。 高位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大跌,高杠杆融资盘,特别是场外杠杆,昨天晚上肯定睡不着,周末也煎熬,因为只需要一波急跌,之前积累的几倍,就会化为泡影。 下周风险注意几倍涨幅,高位,高融资盘,高杠杆标的风险,这些杠杆资金,涨的时候助涨,跌的时候助跌。 机会注意低位,防御,黄金,有色,军工等方向。 当然,也别慌,作为职业交易者,要乐观的,积极的接受市场一切变化,突发的利空,突发的利好,都是日常要面对的。 大跌不怂不孬,大涨不狂不飘,下周很关键,马犇会和大家一起渡劫,加油兄弟们!
00:00 / 02: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01: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8
00:00 / 09: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13: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20
00:00 / 00: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0: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3
美股暴跌遭遇“黑色星期五” #掘金计划2025 #美股 #中概股 #科技股 #财富 朋友们,刚过去的周五,美股市场上演了一场“惊魂跳水”:纳指狂跌3.5%,创下4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标普500指数跌超2.7%,道指也跟着下挫1.9%。更扎眼的是,科技巨头集体“栽跟头”,亚马逊、特斯拉、英伟达跌了近5%,苹果也跌超3%;中概股更是重灾区,金龙指数跌超6%,阿里、百度跌超8%,B站直接砸了9%。这波暴跌绝非偶然,背后是三重压力的集中爆发。 首先,美联储政策预期生变,给高估值科技股浇了盆冷水。上周四曝光的美联储会议纪要显示,内部对降息分歧严重,鸽派委员提议降息50基点被一票否决。这打破了市场此前对“宽松大礼包”的幻想——虽然12月降息25基点的概率仍有82.5%,但“激进降息”的预期彻底落空,甚至有机构预警2025年可能放缓降息节奏。科技股之所以能撑起高估值,很大程度上依赖低利率环境下的流动性支撑,一旦宽松预期降温,资金自然会从高估值板块撤离,这也是纳指跌幅远超道指的核心原因。 其次,美国贸易政策加码,精准打击中概股与相关产业链。就在暴跌前几天,美国政府宣布10月14日起,对中国拥有、运营或建造的船舶,以及所有外国建造的汽车运输船征收额外港口费。这看似是港口收费调整,实则是贸易壁垒的延伸——不仅直接影响中美航运企业,更让市场担忧“科技脱钩”可能升级。中概股本就对政策风吹草动敏感,叠加部分企业三季度业绩预告不及预期,资金出逃引发连锁反应,金龙指数的暴跌正是这种恐慌情绪的集中释放。 最后,市场避险情绪切换,前期热门资产集体回调形成共振。10月9日,曾创历史新高的现货黄金单日暴跌超100美元,地缘缓和与获利了结让避险资金从黄金中撤出。而美股科技股此前也是“避险替代选项”之一,当黄金率先“跳水”,资金开始全面重估风险资产价值,科技股与中概股的下跌和黄金回调形成了“风险资产普跌”的格局,进一步放大了市场跌幅。 从评论视角看,这波暴跌更像是“预期修正”而非“趋势逆转”。短期来看,美联储政策分歧与贸易政策扰动还会持续影响市场情绪,科技股可能面临1-2周的调整期,中概股则需等待政策面的明确信号。但中长期看,美国CPI数据符合预期、“超级核心”服务通胀涨幅收窄,说明通胀压力在可控范围内,美联储无需重启加息,这为市场提供了底线支撑。 对投资者来说,眼下更需要警惕“情绪杀”而非“基本面崩”:对于估值回归……
00:00 / 03: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07: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57
00:00 / 03: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342
00:00 / 06: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5
00:00 / 02: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9
00:00 / 01: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54
00:00 / 04: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02: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0: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0: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7
00:00 / 01: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