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部门联合印发方案力推服务型制造升级,明确2028年目标夯实制造业创新底座 内容概括 1. 核心目标方案提出,到2028年,打造服务型制造升级版,完成20项标准制定、打造50个领军品牌、建设100个创新发展高地,推动服务型制造典型模式普及与新业态涌现,以强化制造业竞争力并培育新质生产力。 2. 实施路径从“点(企业)、线(行业)、面(区域)、体(生态)”四维度部署任务: - 企业层面:培育龙头企业和品牌,开展品牌提升与融合应用场景示范行动; - 行业层面:分领域推广共享制造、个性化定制、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模式,发展科技服务、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 - 区域层面:以高新区、工业园区为载体建设创新发展高地; - 生态层面:攻关关键共性技术,完善标准体系,并强化新型信息基础设施作为核心支撑。 3. 重点举措 - 技术赋能:深化“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按需布局算力基础设施,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制造业场景结合,提升数据要素供给能力; - 模式创新:实施共享制造培育行动(如建设共享工厂)、推广供应链管理、远程运维等模式; - 政策保障:探索统计调查制度、加大产融合作、培育复合型人才,并推进国际合作。 4. 政策意义方案瞄准制造业向“产品+服务”转型的痛点(如关键技术短板、标准缺失),通过数字化与服务化融合,助力企业提升附加值、增强产业链韧性,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注入新动能。 此方案是继2020年《指导意见》后的升级版政策,凸显国家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深化两业融合的坚定方向。
00:00 / 00: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8
00:00 / 00: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7
00:00 / 02: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52
00:00 / 01: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0
00:00 / 00: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6
我们团队靠体制内经验和实操总结,帮不少普通人用“合规动作”打通了卡点,没找过一次关系: 我们的方法不是凭空想的,而是两重实战堆出来的:一是在体制内核心业务岗做了5年(曾聚焦一线法律领域),太懂跨部门协调里的“隐性规则”了——比如怎么从政策里找到“服务期已满就能调”的依据,怎么跟人事科沟通不被“再等等”敷衍;二是帮上百位同学捋过流程,慢慢总结出“3步标准化推进法”:先拆目标地政策(确认自己符合条件,不做无用功),再按“找接收单位→原单位沟通→盯审批进度”落地,最后用“合规动作”解卡点,不管是跨市调动、人事关系转接,还是服务期内流程卡壳,这套逻辑都能用。 之前有位满3年服务期的老师,拿到异地新岗位后,原单位却一直拖着不放。他跟我吐槽:“校长每次都笑着说‘再等等’,一等就是2个月,我都怕新岗位黄了!”我们帮他拆了动作:先找校长表决心,明确“会把班级交接方案、教学进度表都备好,绝不影响学校工作”;再跟教育局人事股对接时,主动亮“近2年优秀教师证书”,让对方知道“放行不影响原单位师资”;后来人事股推进慢,又教他每周用短信同步进度(留痕防口头承诺落空),还建议他找分管副局长说明“新岗位月底要入职,再拖两边都麻烦”,结果1个半月就走完了所有流程。 还有位同学,人事关系转接卡了4个月,原单位总说“没先例,得研究研究”。他自己跑了3次人事科都没结果,急得快放弃了。我们带他先查政策法规里的“人事关系转接法定时限”,再跟原单位同事沟通时直接亮依据;还是没进展,就帮他对接上级主管部门,说明“要是同类情况都拖着,反而不符合规定,批量解决更合规”,最后原单位牵头协调,1个月就办好了。 最近指导的同学更典型:满服务期想调动,原单位以“你走了没人接手工作”硬卡。他自己找科室主任沟通,主任就说“再等等,找到接手的人再说”,他都快没信心了。我们教他逐级合理反映诉求:先提交“详细工作交接清单”,把自己手头的活儿拆得明明白白,证明“没人接手是借口”;再找单位分管领导,拿出“服务期已满”的政策依据,明确“硬卡反而不合规”,领导当场就让人事科对接,现在已经对接上2家接收单位了 #体制内异地调动 #服务期调动攻略 #体制内干货 #异地调动不用等 #体制内普通人成长
00:00 / 04: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