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帆11月前
改造沙漠成功的范例:中国第一个将消失的沙漠——毛乌素沙漠:面积比海南岛还大,80%沙漠已变成绿洲。毛乌素沙漠的面积有4.22万平方公里,比海南岛还大。公元5世纪时,有游牧民族在这里扎根生活。今靖边县北的白城子,在那时是他们的政治和经济中心。有着“塞外明珠”之称。因为丰富的草原和水源,这里匈奴人的畜牧业十分发达。随着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开展,这里的荒漠化趋势加剧。两宋时期,沙地向无定河南侧扩散。明朝的时候还是有杨官海、方家海、酸梨海、天鹅海、曹海子、土地海子等六七个小型湖泊。到了清朝,官府推出了“垦荒兴边”政策。大量的百姓涌入这一地区,将仅有的资源都榨干了。并加剧这里的土地荒漠化进程,并形成了我们熟知的毛乌素沙漠。它在上世纪90年代,以恐怖的速度向南扩张。导致榆林市的绿化率只有0.9%,这就导致榆林市水土流失严重。据统计,黄河每年携带泥沙量16亿吨。其中毛乌素沙漠每年向黄河输出5.3亿吨泥沙。水土流失严重让土地盐碱化,牧场沙化。每当风起时,漫天黄沙遮天蔽日,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地炕烂草棚,四季冒黄风,糠菜填肚皮,十户九家穷”,这是治沙前当地老百姓真实的生活写照。1956年起,政府开始统筹资源,派遣团队,带领当地居民一起治沙。在缺乏技术手段和科学指导的情况下,前期工作开展并不顺利。在多次尝试和研究下,最终决定使用“草方格”的方式治沙。选择沙蒿、沙枣、沙棘这样不太依靠水源的植被。年中,几代人的努力下,毛乌素终于大放异彩。从一望无际的黄沙变成了63万亩森林的绿地。同时也涌现出了很多治沙英雄,比如将一生奉献给治沙的石光银。他荣获了“七一勋章”。也有很多女英雄出现。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这是一个由54名,平均年龄只有18岁的女孩组成的队伍。经过40多年的努力,这些年轻的女兵们在这里创下了优异的成绩。800多沙丘被推平,35条防风林拔地而起,机井打了36眼,引水渠修了35公里。现在的榆林沙化土地治理率高达93.24%,植被覆盖率达46.7%。陕西绿色版图向北延伸了400公里,且以1.62%的荒漠化逆转率发展。自1959年起,中国军民在毛乌素种植的树木以一米间距排开能绕地球54圈。对此联合国治理荒漠化组织总干事表示:在治理沙漠问题上,中国值得全世界的致敬。
00:00 / 07: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7
00:00 / 02: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1: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