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00:00 / 01: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29
00:00 / 01: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8
00:00 / 01: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7
00:00 / 00: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00
00:00 / 00: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岑瀾2周前
当“不爱了”成为时代情绪,如何走出亲密内耗 “恋爱脑”从浪漫变为贬义,“不婚不育保平安”成为新一代的生存格言。以前的大学生活“不谈恋爱就不完整”,现在很多大学生对恋爱不感兴趣了。 复旦大学曹学敏博士的新书《我们为什么不爱了:走出亲密内耗》,捕捉到了这一弥漫的社会情绪,并深刻地指出:许多人的“不爱”,并非主动的“不想”,而是被动的“爱不动了”。 •不爱了,为什么? 曹学敏博士从内外两个维度,剖析了当代人情感能力枯竭的原因。 1. 原生家庭:潜藏于身的心理创伤 那些我们难以启齿的创伤,并非一定是惊天动地的虐待,更可能是日积月累的忽视、否定或控制。 想了解自己有没有创伤,可以观察下自己有没有以下想法: •美好的事情不会发生在我身上 •只要我不希望,我就永远不会失望 除了观察想法和行为,还可以观察身体的变化: •胸口发紧,像压了块石头 •肩膀僵硬,无意识地攥紧拳头 •胃部绞痛,甚至恶心想吐 •呼吸变浅,仿佛被人掐住了喉咙 这些身体信号,正是潜意识在向我们发出警报,提醒我们那些未被处理的伤痛正在苏醒。 2. 性别偏见:结构性的爱的困境 结婚该不该向男性要彩礼? 孩子究竟该跟谁姓? · “985”级别的难题:书中犀利地指出,“女性的婚恋要美满,对人的能力要求比考‘985’大学要难多了”。 当“爱”被琐碎的现实和不公的分配消磨殆尽,“不爱了”便成了一种理性的、甚至是自我保护的选择。 •不爱了,然后呢? 如果“不爱”是一种现状,那么本书的目的不是让我们停留于此,而是引导我们穿越内耗,拥抱新的生活。 1. 调整信念:重写内心的对话 改变的核心,在于将核心信念从“我不值得被爱”转变为“我值得被爱”。 · 把自己重新养育一遍:这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需要很大的耐心。 · 借助优势与人际的力量:学会用“优势视角”看待自己,主动构建支持性的人际环境,让良性的关系成为滋养新信念的土壤。 2. 拥抱新的生活:成为幸福的本身 当我们能够建立不再依赖爱情与成功的幸福时,我们便获得了真正的自由。无论爱情来或不来,成功有或无,我们都能珍惜当下,充实生活。 #心理学书籍推荐 #心理疗愈 #自我成长 #女性成长 #亲密关系
00:00 / 00: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1: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0: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504
00:00 / 01: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9
00:00 / 05: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14
00:00 / 00: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