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10: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13
00:00 / 05: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5
00:00 / 01: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3: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4
00:00 / 09: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1
00:00 / 03: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1: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3
00:00 / 03: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451
00:00 / 35: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1: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7: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2: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5: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00:00 / 00: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3: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
#愿众生平安吉祥 #佛教文化 #见者好运 #愿所有人平安健康 #释迦摩尼 释迦牟尼(约公元前565—前486年)是佛教创始人,人类历史上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 。原名乔达摩·悉达多,是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南部)国王净饭王的太子,属刹帝利种姓。其母摩耶夫人在他出生7天后去世,由姨母摩诃波阇波提抚养长大。他少年时接受婆罗门教传统教育,学习《吠陀》经典和五明。29岁时,因目睹生老病死等现象,离家寻师访友,探索解脱之道。他先学习禅定,后尝试苦行,均未成功,35岁时在伽耶的菩提树下悟道,成为“佛陀”。此后45年间,他在中印度地区游历弘法,建立佛教僧团,制定僧伽制度,约公元前486年,在拘尸那迦城附近的娑罗树下入灭。以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及三法印为核心思想。四谛包括苦谛、集谛、灭谛、道谛,是佛教对人生苦难及其解脱方法的基本理论;八正道是达到涅槃解脱的八种正确方法和途径;十二因缘阐述了生命流转的因果关系;三法印则是判断佛法真伪的标准,即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释迦牟尼创立的佛教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哲学、道德、艺术等方面的思想渗透到人们的生活行为中,深刻影响了世界多地的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雕刻等众多领域。内容呈现出对其相关简单的介绍,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期许🙏🙏🙏
00:00 / 00: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00:00 / 00: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8
1周前
悲华经入定三昧门品 彼佛世尊其身如是无量无边。 「善男子!彼佛世界亦无量无边。善男子!假使十方如一恒河沙等世界,所有众生入彼世界,亦得容受。何以故?彼佛初发菩提心时,所作誓愿无量无边。善男子!置是一恒河沙等世界众生,乃至十方千恒河沙等世界众生,入彼世界亦得容受,如其本相不增不减。善男子!释迦如来初发无上菩提心时,欲得具足一切智,故发大誓愿,是故今者所得世界无量无边。 「善男子!释迦牟尼以是四法,诸佛世尊所不能及。善男子!汝今持此月光明无垢淨华,往于西方,如目所见娑婆世界,并持我声问讯彼佛:『起居轻利,气力安不?』」 尔时,无垢功德光明王佛,取月光无垢淨华,与二菩萨而告之曰:「汝今乘我大神通力往彼世界。」尔时,会中有二万菩萨白佛言:「世尊!如是!如是!我等今当乘佛神力,往彼世界,见释迦如来,供养、恭敬、尊重、讚歎。」彼佛告曰:「善男子!汝等宜知是时。」 时二菩萨与二万大士乘佛神力,发善华界,一念之顷,忽然来到娑婆世界耆闍崛山,在如来前,长跪叉手,前白佛言:「世尊!东方去此八十九亿佛之世界,彼有世界名曰善华,是中有佛,号无垢功德光明王佛。今现在与诸菩萨摩诃萨等大众围绕,讚歎世尊无量功德,作如是言:『娑婆世界有释迦牟尼如来,今现在为诸大众转正法轮。彼佛世尊为菩萨时,初劝化我发菩提心,以是因缘我于尔时寻得发于无上道心,我发心已,复劝修集六波罗蜜,乃至如来以是四法,诸佛世尊所不能及。』是故彼佛以此月光明无垢淨华,供养世尊,问讯如来:『起居轻利,气力安不?』」 善男子!东方妙乐世界阿閦如来,所坐之处师子之座,亦六种动,亦有无量诸大菩萨见是事已,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如来所坐师子座处,如是震动? 如上所说,一切东方亦复如是。尔时,东方无量无边阿僧祇等诸大菩萨,皆来到此娑婆世界,悉持月光明无垢淨华,见佛,供养、恭敬、尊重、讚歎。善男子!如是东方无量诸佛,皆遣诸菩萨称讚于我。 善男子!我今见此南方去此世界,过一恒河沙等诸佛国土,彼有世界名离诸忧,是中有佛,号无忧功德如来,今现在说法。复有世界名阎浮光明,是中有佛,号法自在师子游戏如来。复有世界名安须弥,是中有佛,号道自在娑罗王如来。复有世界名功德楼王,是中有佛,号师子吼王如来。复有世界名珍宝庄严,是中有佛,号八臂胜雷如来。复有世界名真珠光明遍照,是中有佛,号珍宝藏功德吼如来。复有世界名天月,是中有佛,号火藏如来。
00:00 / 04: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3
00:00 / 08: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3: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0: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2: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7
心荷1周前
接上一讲: 既然本师释迦牟尼佛做出了这样的表率,那其他的菩萨、甚至于本土的很多大乘行者也都效仿世尊,发愿于五浊恶世剧苦之时,要救度苦难的众生。所以才在本文一开始就发起了这样的诘难,你既然是一个大乘行者,也发了菩提心了,那为什么要求生极乐世界,独享安乐而不在这苦难的世间,生生世世的在此救度众生呢?以下我们就看智者大师的回答。 请看原文:答,菩萨有二种。一者。久修行菩萨道,得无生忍者,实当所责。二者。未得已还,及初发心凡夫,凡夫菩萨者,要须常不离佛。忍力成就,方堪处三界内。于恶世中,救苦众生。在此,智者大师的回答也是很善巧的,也认可菩萨应该有大悲心,要以救度苦难众生作为己任。但问题是菩萨也有程度的不同,有证得无生法忍的和没有证得无生法忍的区别。对待这两种菩萨,其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在此处有一个关键词就是无生法忍,那么什么是无生法忍呢?《大智度论》说:无生法忍者,于无生灭诸法实相中,信受通达,无碍不退,是名无生忍。这里说的非常明白,无生法忍就是无生灭的诸法实相。我们要了解这个概念,最关键是要了解无生这两个字。无生就是没有生起。讲的是万法本体空性,毕竟没有生过。既然无生那就无灭,所以称为不生不灭。如果对于不生不灭的诸法实相能够信受通达、无碍不退这就是忍。结合起来就叫无生忍。我们为什么要给大家介绍这个无生,或者是介绍真如实相,这就涉及到了我们学佛人所追求的最后的目标,也就是我们学佛的目的是要离苦得乐。这个乐一定是永恒的快乐。因为我们这个世间也有快乐,而这种快乐是无常的、短暂的、生灭的。我们要想追求到永恒的快乐,那就要寻找到什么才是永恒的,于是我们就要观察身边的万法,无论是心法还是色法,去观察他,哪一些是生灭无常的?哪一些是不生不灭的?观察到生灭的法,我们就要舍弃。如果观察到了不生不灭的法,那就可以作为我们的安身立命之处,就可以给我们带来永恒的安乐。要观察无生灭的法之前,我们先要了解我们凡夫的习性。凡夫总是执着有,也就是非常执着身边的东西,总是以为身外之物值得去追求,于是,就去贪执它。实际上我们执着的东西并非是真实存在的,而是刹那生灭变化的,根本不存在。 未完待续。      ——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  平等施一切 同发菩提心  往生安乐国 #阿弥陀佛#极乐净土 #佛渡有缘人 #人生是一场修行 #愿世间无灾无难无病苦
00:00 / 01: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
00:00 / 13: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2: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
00:00 / 00: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