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11: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乡愁•记忆】第83集:通江县•楼子庙。四川省巴中市的通江县,因境内有两条主要河流(宕水、潜水)汇合成一条河,由北而南,贯通全境,称之为“通江”。这是一个很神奇的地方,虽地处大巴山深处,不但风景秀丽,一步一景,而且人文荟萃,古迹甚多,被人们称为“露天博物馆”。《通江县志》志序中言道:通邑山川之秀,人物之奇,物产财富之丰饶,名胜古迹之赫著,太常李雪原先生言之详矣。可见通江是一个自古就带有传奇色彩的地方。 明清时期,实行“里甲”制度,通江全境被划为“麻里、新昌里、长宁里、南山里、安仁里”五个版块,每个版块共有“10甲”,共50甲。今天就单讲通江县的楼子庙。她不但是一座寺庙,而且是一个地名,位于通江县北部80公里处,明清时与官田坝、铁厂河、穿云洞、望羊山、马口石、唐二坪、金家坝、永丰场、金溪、平溪等同属“新昌里第五甲”。“楼子”的得名,缘于此处原建有庙宇,四周楼房围绕,被人们俗称为“楼子”。1952年成立楼子乡,1967年更名为“立新”公社,1973年恢复“楼子公社”,2020年撤销楼子乡,并入诺水河镇。 楼子庙境内嶂峦重叠,沟壑交错,小通江河、鲁坝河在此相汇,河流深切,网状水系发达,从楼子庙沿小通江河而上,一路山青水秀,峰回叠嶂,犹似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展现在眼前。有洞中显影,呼之欲下的“美女梳头“,有婷婷玉立、婀娜多姿的玉女峰,有出万山中亭亭立如玉笋,江水绕之,腰有石如印绶,然上有真武祠,下有平地数百亩的金童山;有三面黄水,中间清澈的“养生潭”; 有龙头长脊横卧江心的“青龙过江",还有陡峭异常,令人目眩心惊的阎王碥,望乡台、 张飞卖肉……等,不但地表山水秀丽,地下更是别有洞天。地下迷宫中蜂洞……。奇、秀、妙、险溶为一体,令人百看不厌,留恋忘返。更有“金溪春涨、江枫晚秋、鸡寺晓钟、鹰岩夕照、龙山雪晴、天池夜雨、马蹄云气、送客滩声”八景让人痴迷。系巴中最美的风景区之一。 鲁坝村有一石头成倒挂石佛,维妙绝峭,十分有趣。明代通江进士、山东巡按向翀写诗嘲曰: “失足何年误,长悬不解忧,三生从顺去,须得早回头”。其五世孙、明末进士向玉轩致仕后,亦隐居金童山下,著有《金童山房记》载于邑志,并写下“结屋东山下,心静事自悠,倚栏观鹤舞,临江看鱼游”的诗篇,金童山对面是一面天然的画屏,被向玉轩形容为“卷帘山色,枕上江声”。 #乡愁记忆 #巴蜀记忆 #四川巴中 #诺水河世界地质公园
00:00 / 04: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6
00:00 / 10: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00
00:00 / 00: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9
00:00 / 01: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6
如果你也曾被孤独刺痛,在喧嚣中寻找归属;如果你渴望在文字里触摸一个时代的体温——翻开《呼兰河传》,萧红的乡愁与清醒,跨越百年,依然能照见我们心底的荒原与星光。 这是一部被茅盾称为‘叙事诗、风土画、凄婉歌谣’的小说,也是一个女人用一生回望童年的孤独与倔强。萧红的《呼兰河传》,用诗意与苍凉交织的笔触,带我们走进20世纪初的东北小城呼兰河,感受那些被时代裹挟的鲜活生命。 在祖父的后花园里,倭瓜疯长,蝴蝶自由,黄瓜花任性撒谎——这是萧红童年唯一的彩色。这片荒芜却鲜活的乐园,是她在冷漠家庭中的唯一慰藉。正如书中所写:‘严冬一封锁大地,便裂开无数口子’,而祖父的爱缝补了她生命的裂缝。 呼兰河的小城里,有被沸水烫死的12岁新娘小团圆媳妇,只因她‘坐得太直’‘走得太快’;有全城引以为荣却无人填平的大泥坑,它淹死过马,却喂饱了看客的闲话。萧红用冷峻的笔锋,剖开封建礼教下人性的麻木与残忍。 但黑暗中也有光——冯歪嘴子在破磨坊里养育孩子,像‘抱着一团火’般对抗流言。萧红笔下的人物,总能在绝望中生出希望,正如她漂泊一生却始终紧握的笔,写下‘愚昧与觉醒、荒诞与坚韧’的永恒对峙。 《呼兰河传》——不仅是萧红留给世界的最后告白,更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看见人性的深渊与微光。经典永不褪色,希望我们都能从经典中感受到人间的真善美,做一个温暖的人! #写给孤独灵魂的情书 #所有回忆都关于你 #书的力量 #重新定义活着的意义 #每个人都在寻找走丢了的自己
00:00 / 02: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乡愁记忆#寿县 #长丰#我的乡村生活 这个字你可认识?你家乡的村庄可是也叫郢子?楚国人习惯称都城为郢。这个在西周时被周天子子和诸侯国都看不起的蛮夷,先人筚路蓝缕启以草莽,经过是几代人的奋斗家业越滚愈大,到公元前606年楚庄王一度饮马黄河问鼎中原,要当天下共主!成为楚国梦,这个春秋时期的重要霸主。到了战国时代与秦国并称超级大国,列国必须在这两个阵营中选边站队哪个厉害跟哪个混,叫作朝秦暮楚。八百年的楚国有过七次迁都,丹阳、鄢、载、陈、巨阳、寿春都是郢都。公元前223年,秦将王翦攻破寿郢,从此四海一统,整个天下都是他秦始皇的了,楚国再也没有建立郢都的地方了。流散的楚民把故都的名字分散带走,在哪落脚哪里就是郢。于是张前郢、李后郢、仇大郢、小邓郢……遍地开花的郢子如同江淮这块土地上的蚂蚁菜生生不息。两千年来这些郢村如同凝固的史诗叙述着楚人最后的倔强。 楚人蛮霸执拗,当年不服周,亡国后也不服秦,他们把亡国恨刻到骨头里头,誓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果然在十七年后推翻了暴秦 考古学家在寿春城遗址发现的"寿春府鼎"铭文,印证了楚人对"郢"的坚守。楚人制定了"郢"的户籍标准:几十户为"小郢",上百户则称"大郢",两千年下来复制出来成千上万个微缩版的楚国都城。到了今天,铺天盖地的城市化不断让村庄消失,但是当我们坐在地铁上,依然能听到亲切的京腔在播报着古楚遗韵:列车将离开唐郢车站,下一站郑小郢…… 与"郢"的悲壮相比,寿县及长丰地区的另外一些地名则记录着先民与自然的博弈智慧: 安丰塘、蔡城塘、东津渡、庄木桥记录着先人改造自然、发展灌溉与交通的勤劳智慧,瓦埠街、私盐集、吴山庙、芦塘寺讲述着曾经的人间烟火和市井繁华,从数不清的岗湾洼冲这些地名可以看出先民们对自然的抗争与敬畏。以后我会好好讲讲我对寿州的地名随想。请点赞关注转发收藏,让更多的人看到大嘴视频。
00:00 / 03: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