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方四大早期木构建筑,你去过几处?最喜欢哪一处 #中国古建筑#古建筑之美#古建筑#旅游推荐官#波仔聊古建筑 在中国北方,仍存有四座穿越战火与岁月的辽金木构殿堂,它们低调隐秘,却代表着中国古建筑史的巅峰。每一座都是“活着的国宝”,你去过几处?最喜欢哪一处的气质? 1、大同华严寺大雄宝殿,建于金天眷三年公元1140年,单檐庑殿顶,面阔九间。建筑面积约1560平方米,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辽金佛殿之一,屋顶坡度平缓、出檐深远,殿内彩塑精美,壁画恢宏。走进去仿佛瞬间穿越回契丹王朝的宗教中心。 2、辽宁义县奉国寺大雄宝殿,建于辽开泰九年公元1020年。单檐庑殿顶,面阔九间。 建筑面积约为1800平方米,梁思成誉为“千年国宝、无上瑰宝”,七尊辽代彩塑佛祖像并列殿内,木构架构大气磅礴,是辽代寺院布局的珍贵遗存。 3、大同善化寺大雄宝殿,于金1128-1143年间重建,单檐庑殿顶,面阔七间。建筑面积约1300平方米,它虽为金代重建,仍延续辽风。殿内结构简洁有力,斗拱雄大、空间开阔,被誉为“辽金建筑的活标本” 4、朔州崇福寺弥陀殿,建于金皇统三年,公元1143年,单檐歇山顶,面阔七间。建筑面积:约900平方米崇福寺以精美门窗棂花和琉璃脊饰闻名,内部保留金代彩绘与塑像,虽规模稍小,但细节丰富,堪称“金代艺术陈列馆”。 这四座大殿,有的宏大如华严寺,有的瑰丽如奉国寺,有的古朴如善化寺,有的精致如崇福寺。它们不言语,却讲述着中国木构建筑的永恒智慧。 你打卡过几处?哪一座最打动你?欢迎分享你的古建之旅!
00:00 / 02: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66
古建筑美学,今天是苏派建筑 在江南的烟雨朦胧中,苏派建筑宛如一幅流动的水墨画卷,承载着千年岁月的温婉与灵动。它流行于江浙一带,是南北方建筑风格的集大成者,既有北方建筑的端庄大气,又融合了南方的细腻与灵动,展现出独特的韵味与魅力。山环水绕,曲折蜿蜒的园林式布局苏派建筑的核心是苏州园林式的布局,它仿佛是大自然的缩影,将山水之美巧妙地融入建筑之中。漫步其中,一步一景,山环水绕,曲折蜿蜒的小径通向幽深的庭院,仿佛每一步都是一次探索未知的旅程。每一处景观都经过精心设计,或藏或露,若隐若现,宛如一幅未完的画卷,等待着观者去发现它的奥秘。粉墙黛瓦,江南水乡的古朴韵味苏派建筑的外观以粉墙黛瓦为标志,简洁而素雅。白色的墙壁在岁月的洗礼下,微微泛黄,却更添了几分古朴的韵味。黛色的瓦片层层叠叠,如同岁月的纹理,诉说着时光的故事。在江南的烟雨中,粉墙黛瓦的建筑与周围的水乡风光融为一体,仿佛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展现出一种宁静而淡雅的美。借景与结构的巧妙运用苏派建筑的精髓在于对借景和结构的巧妙运用。建筑与自然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而是相互交融,相互映衬。通过门窗、走廊等巧妙的设计,将远处的山水、近处的花草树木纳入画面,使建筑内外的景致相互呼应,相得益彰。无论是透过花窗看到的月影,还是在水榭中倒映的山峦,都让人感受到一种“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轻巧简洁,灵动之美苏派建筑的结构轻巧简洁,线条流畅,没有过多的繁复装饰,却在细节之处展现出精致与灵动。飞檐翘角、雕花门窗、石桥流水……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江南水乡的韵味。建筑的布局也十分灵活,根据地形和功能的不同,或依山而建,或傍水而居,展现出一种随性而自然的美。苏派建筑,是江南水乡的诗情画意,是岁月沉淀下的艺术瑰宝。它以独特的布局、古朴的韵味、巧妙的借景和灵动的设计,诉说着江南的故事,吸引着无数人走进这片如梦如幻的诗意空间,感受那份宁静与美好。#古建筑之美 #灰瓦白墙中式庭院 #建筑设计 #东方美学 #空间美学
00:00 / 01: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00:00 / 01: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3
00:00 / 01: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2: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6
00:00 / 01: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
东岳庙 位于蒲县城东五华里的柏山顶上。柏山南有南川河,北有昕水河,因生长着漫山遍野的松柏而得名。东岳庙中的环形院落、高空游廊、无梁结构、品字戏台被誉为“庙中四绝”。又以千年古楸、八仙庆寿、金代石雕、木兰花慢、乐楼题记、晴雨碑、八音钟,并称为“庙中七珍”。 步入东岳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巍峨的山门。山门两侧矗立着双斗旗杆,清代嘉庆六年(公元1801年)铸造的铁狮子则雄踞左右,它们高1.8米,重达1400余斤,威严地守护着这片圣地。山门顶上的楼阁是天堂楼,两边是钟楼和鼓楼,既展现了建筑的小巧华丽,又不失大帝宫院的威严与庄重。山门正中有乾隆年间的“岱岭横云”四字题匾,宛如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引领着游人步入一个神秘而美丽的世界。穿过山门,第二道大门上的楹联“带水环山千载景, 苍松翠柏一林光” 诉说着庙宇的悠久历史与自然风光。门内是四大天王殿,他们分别主管“风、调、雨、顺”,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第三道大门上的对联 “伐吾山林吾无语, 伤汝性命汝难逃” 引人深思。大门上方的过路戏台雕梁画栋、彩绘故事,显得格外耀眼。前檐的木牌上刻有对联,赞美了戏台的音韵之美与周围环境的清幽。行宫大院结构严谨、布局有序,展现出我国传统建筑的中轴对称风格。院前的千年古楸树见证了庙宇的沧桑岁月。献亭是单檐九脊歇山式方形建筑,专为东岳大帝陈设供献祭品、焚香行礼。其四根石头的蟠龙柱雕刻精美,各具特色。过了献亭,就到了行宫大殿,行宫大殿为东岳庙的主殿。面宽进深各五间,四周石柱围廊,重檐歇山顶,元大德七年(公元1303年)地震毁坏后,于元延佑五年(公元1318年)重修竣工。檐下斗拱单翘单昂计心造,殿顶脊兽富丽,高大魁梧冠于全宫,宫门额书“东岳天齐”,笔势遒劲,为全庙书法之魁。殿内木制暖阁,建于清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阁内塑有高大座像,即东岳庙主神——东岳大帝。东岳行宫有很多古代工艺珍品,如献亭柱础、乐楼八仙、暖阁飞龙、八音钟,不胜枚举。石雕、木刻、泥塑、铁铸各有千秋,其古老的历史与精湛的艺术,使人叹为观止,最具重要价值的是行宫周围的70多通石碑铭记,它对既往700年间的地震、灾荒、戏曲源流等方面都有记载,保留了大量的历史资料。行宫大殿后面是寝宫(圣妃祠),寝宫神龛里的塑像是黄飞虎夫人。寝宫背后是昌衍宫,继续往后走就是“地狱”入口,走过18层台阶就下到了“地狱府”,是一个类似地坑院的建筑,分东曹
00:00 / 15: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3
00:00 / 00: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