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7: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614
00:00 / 04: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28
00:00 / 00: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11: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10: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11: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4: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741
00:00 / 04: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42
00:00 / 02: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团团5天前
1904年林徽因生于杭州,父亲林长民是清末维新派名士;1912年梁思成生于东京(父亲梁启超流亡日本期间),家族背景奠定了他贯通中西的视野。两人虽出身书香门第,但成长路径迥异:林徽因随父亲游历欧洲时受伦敦女建筑师启发立志学建筑,梁思成则因《营造法式》一书对古建筑产生兴趣。1924年,在梁启超与林长民的安排下,他们共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但建筑系仅收男生,林徽因只得注册在美术系,却坚持修完所有建筑课程。他们是灵魂的互补,理性与感性的共生。 梁思成是一个严谨务实,擅于将繁杂的古建筑构件转化为精准图纸,自称「拙于言辞的测绘者」。 而 林徽因灵动敏锐,既能攀爬梁架测绘,又以诗人才情赋予建筑人文温度。在山西考察古建筑时,她于荒寺烛光下写下《深笑》,而梁思成则用相机和尺规记录数据。 他们的组合犹如一座活态文化博物馆,思成是基石,徽因是廊柱上摇曳的光影。 1937年北平沦陷后,夫妇携《中国建筑史》手稿南下,在昆明、李庄的陋室中坚持研究。梁思成脊椎病重需穿铁马甲工作,林徽因肺病咯血仍校阅《图像中国建筑史》。最艰难时,典当手表换米度日,却始终保护着数以千计的测绘图纸。1944年,梁思成在重庆编写盟军保护区文物名录,避免了京都、奈良的古建毁于战火,展现超越民族伤痛的文化胸怀。 1953年,林徽因拖着病体怒斥拆除古城墙的决策:「你们将来会后悔,等重建时只能造假古董!」 · 1955年她病逝前,要求将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稿埋入墓中,墓碑仅刻「建筑师林徽因」。 · 梁思成在她离去后独自完成《营造法式注释》,晚年于清华园珍藏她手绘的佛光寺图纸,直至1972年逝世。#林徽因 #林徽因传 #人物故事#梁思成#爱情故事
00:00 / 02: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