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分二至”与四季划分 “二分二至”是划分四季的天文依据,指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反映太阳在黄道的位置变化,决定四季更替。 1. 核心定义:二分二至 - 春分(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进入春季。 - 夏至(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是夏季起点,气温渐升。 - 秋分(9月23日前后):太阳再次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进入秋季。 - 冬至(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是冬季起点,气温渐降。 2. 四季划分方式 (1)天文划分(北半球) - 春季:春分—夏至,气温回升,万物复苏。 - 夏季:夏至—秋分,高温多雨,植物繁茂。 - 秋季:秋分—冬至,气温下降,作物成熟。 - 冬季:冬至—次年春分,寒冷干燥,部分地区降雪。 (2)现代通用划分(北半球,气候统计法) 以公历月份为依据,更贴合日常气候感知: - 春季:3月—5月,气温稳步回升,春暖花开。 - 夏季:6月—8月,高温集中,雨水充沛。 - 秋季:9月—11月,气温渐降,秋高气爽。 - 冬季:12月—次年2月,寒冷少雨,多晴冷天气。 注:南半球四季与北半球相反,如北半球夏至时,南半球为冬至;北半球是夏季,南半球则为冬季。#知识分享 #二分二至 #四季的划分
00:00 / 01: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2: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1: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0: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4
00:00 / 01: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6
00:00 / 10: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00:00 / 00: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
00:00 / 02: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地理E+1月前
高考地理急丨四季五带+黄赤交角 🌿 一、四季划分(时间+传统两套逻辑) 四季是太阳辐射年际变化的结果,分天文四季+传统四季 ,记准划分规则✨ 1. 天文四季(全球通用) - 夏季:6、7、8月🌞 → 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北半球最热季) - 冬季:12、1、2月❄️ → 白昼最短、正午太阳高度最低(北半球最冷季) - 春秋:冬夏过渡季🍂 → 3-5月春、9-11月秋(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2. 我国传统四季(二十四节气版) - 起点: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 特点:和二十四节气绑定(比如“立春”开启春季),比欧美“二分二至”划分的四季早1个半月 ,更贴合农耕文化🌾 🌍 二、五带划分(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 地球因太阳辐射纬度不均 ,被划成5个热量带,记住范围+特点👇 1. 热带 - 范围:南北回归线之间(23.5°N-23.5°S)🌴 - 特点:有太阳直射→ 终年炎热(赤道附近,全年高温多雨) 2. 温带(北温带+南温带) - 范围:回归线与极圈之间(北温带:23.5°N-66.5°N;南温带:23.5°S-66.5°S)🍂 - 特点:无直射、无极昼极夜→ 四季分明(春暖夏热秋凉冬冷) 3. 寒带(北寒带+南寒带) - 范围:极圈以内(北寒带:66.5°N-90°N;南寒带:66.5°S-90°S)❄️ - 特点:有极昼极夜→ 终年寒冷(南极、北极,冰天雪地) 🔄 三、黄赤交角对五带的影响(高考核心逻辑!) 黄赤交角=23.5°(地球公转轨道面与赤道面夹角),它的变化直接改变五带范围👇 黄赤交角变大→ - 太阳直射范围扩大(回归线度数变大)→ 热带范围扩大 - 极昼极夜范围扩大(极圈度数=90°-回归线度数→ 极圈度数变小)→ 寒带范围扩大 - 温带范围=回归线与极圈之间→ 温带缩小 黄赤交角变小→ - 热带、寒带缩小,温带扩大 (简单说:黄赤交角和热带、寒带“同增同减”,和温带“此消彼长”🔄 ) #地理提分 #高考地理 #四季五带 #学习技巧 #创作灵感
00:00 / 02: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1: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