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给咱们商水县近现代的历史,总结了四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就是县城小。具体有多小,清朝的时候全县一共四个乡镇,人口不到四万,县城周长也就五里地,总共有五条街14个巷子。被称为是弹丸小邑。 第二个特点,就是灾难多。 沙河决口,汾河漫溢,坡洼地非淹即旱,十年九灾。这描述的就是咱们商水县。 在1803年到1949年的147年当中,全县大的自然灾害有90次,其中水灾41词,旱灾35次,蝗灾14次,水淹则是平地水深数尺,洼地尽成泽国,旱灾则是赤地千里,禾苗枯死,人民深受其害。 第三个特点就是战事频繁。 商水县地处中原,原来周口市也是商水的地界儿,算是水陆通衢,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清朝咸丰同治年间朝廷在商水周口等地屯重兵围剿捻军,战斗数十次,延续20年,民国年间北伐前后更是连年混战,抗日战争期间日军以周口为据点,四处骚扰无恶不作,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反动派的正规军也是盘踞县城,抓壮丁,强制收粮,镇压群众,也是战火频发。 这是第三个特点战争多。 第四个特点就是,人民生活穷苦。 封建社会的土地剥削制度,以及腐败的政治,还有就是天灾人祸,严重影响着商水的经济发展,在民国时期的30多年里面,全县粮食的平均亩产只有100多斤,收成最好的1932年亩产也只有183斤,吃不饱穿不暖那是常事,经济发展不行,就导致文化教育更差,清朝的时候商水只有34个举人,6各个进士,民国的时候学龄儿童入学率不到百分之二十,大学生更少,文盲占全县人口的90%以上。 总结商水的历史,我们其实真正吃饱饭也不过只有四十年的时间,岁数大一点的商水人都感受过饥饿的滋味。 想想我们的爷爷们可能还打过仗,父亲叔叔们还饿过肚子,到了我们这儿一辈,不仅仅能够酒足饭饱,还偶尔能够追求一些温饱之外的精神享受,实在是幸福之极。 #商水县 #商水烟火志 #说商水
00:00 / 02: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41
说几个咱们商水县有据可查的姓氏。 第一个说城关镇的王姓人。 在《溵川南街王氏族谱》里面有个记载,原文写到此姓人是“明洪武分民时自山西洪洞徙居于兹始迁与溵川南街”。也就是说是这个姓氏的族人就是明朝的时候从山西的大槐树下面迁徙过来的。 到咱们商水之后,王姓人口不断增长,到现在分布挺广,比如练集镇的王寨,王石桥,化河乡的瓦房庄,吴楼,姚集镇的雾台,城关乡的南王楼,城关镇南街的王氏人口,基本上都是这一个姓氏的人的后代。 第二个就是大武乡的武姓人。 大武乡有个武姓宰相的墓碑,上面记录说我的始祖是在明朝开始的时候从山西洪洞迁到这里的,所以现在大武乡内以及周边的武姓人呢,都是这个武姓先祖的后裔。 第三个就是大武乡的韩姓。 主要是指大武乡官路韩村的韩氏人口,经过考证啊,他们的先祖也是在明朝洪武年间迁徙过来的,不过是从河北邯郸迁来的。这个村的名字就是因为这个韩姓先祖住在这个南北通达的官路一边,所以叫做官路韩村。 现在这个村里面的韩姓人口,都是他的后代。 第四个就是袁老乡的袁姓人。 根据袁老乡,田家楼村的《袁氏家谱》记载,袁安是袁氏家族的长辈。 袁姓人曾经是后汉有名的世家大族,四代居三公位,权势倾天下,袁术和袁绍都是袁安的玄孙。 现在,袁老乡以及附近的袁姓人,都是袁安的后裔。 第五个就是邓城镇的骂姓。 在邓城镇周庄有一个很奇怪的姓氏,姓骂,就是骂人的骂。 据说,骂姓人本来是姓马,别人和他们开玩笑,在马上添双口而成骂,百十年过去了,这个反而形成了一个风俗,导致咱们县城也有了一个骂姓。 #说商水#商水烟火志 #商水县
00:00 / 02: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5
00:00 / 45: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916
00:00 / 00: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7
ajima1周前
0250813到20251010游记之一 在河南周口商水县第一站就碰了别人的车,被要求赔钱了事。 河南洛阳住了三天,去了龙门石窟和白马寺。龙门石窟的卢舍那确实是东方的蒙娜丽莎。白马寺就体验不佳,人太多。 进陕西后去了古墓第一号的黄帝陵,和壶口瀑布,扑面而来的奔流到海不复回。 朝圣延安的纪念馆,旧址和枣园,感叹什么是窑洞走出来的革命,蒋先生之辈确实只能仰止了。 出陕西进宁夏,继续红色教育,参观吴起镇~长征终点。尽兴游玩沙坡头景区,平生第一次骑骆驼🐫穿越腾格里沙漠。 途径武威开启河西走廊第一张张掖七彩丹霞,不枉被评价为打翻了调色盘。去嘉峪关的路途上参观了西路军纪念馆,感受最深的是革命军人的只身返东,是要怎样不摧的信念。大名鼎鼎的嘉峪关是明长城,跟着攻略找到了那个一块砖。瓜州的户外大型雕塑~大地之子,静静的趴在地上,孤独的温柔感。一天之内,上午是一眼千年的莫高窟,在96号窟感受最高佛像的威严和为这个窟特意搭建的标志性红色九层搭。下午是一望无际的鸣沙山,踩着木梯,奋勇向上攀登70℃的沙山,一睹月牙泉的晶莹和秀美。玉门关和阳关确实就剩下一点点遗址了, 出甘肃敦煌进疆第一站是哈密,遇到大风雨,感受路两边的荒漠,不是沙漠。 吐鲁番,是内地去新疆的必打卡点。见识了世界仅存的生土建筑~交河故城;看到了西北的“都江堰”~坎儿井;比较失望的是葡萄沟太商业化了。继续前行在库尔勒万怡酒店打尖休整,半日游铁门关。 从库尔勒经过阿克苏,住在喀什古城旁边,这天路上在三岔口服务区直接感受了什么是沙尘暴。 喀什古城五彩缤纷的建筑和随处的茶馆可以坐下来喝茶听歌看舞蹈,慢生活的体验。从喀什走中巴友谊公路314国道,去了慕士塔格峰拥抱冰川。 最值得让领队+导游+司机+…有成就感的是反穿独库公路,而且是一天的时间,从库车到独山子554公里,精力和体力就经受住了考验。 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的赛里木湖,非常幸运看到了雨后天晴的湛蓝湖水。 进到乌鲁木齐,休整逛吃逛买的三天。 向乌鲁木齐的东北方向前行到阿勒泰的富蕴县,游览没有海的可可托海,有水有湖,欣赏满山遍野牛羊成群的好光景。 山路十八弯,一猛子扎进人间净土喀纳斯,入住贾登峪的“小木屋”。登观鱼台俯瞰喀纳斯湖,走栈道游三湾~神仙湾、月亮湾、卧龙湾,惊艳变换的湖色和浓重的质感。 这次旅行的第二次反穿~阿禾公路。阿禾公路走不动的原因确实是景色让人驻足,不忍离去。
00:00 / 01: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商水县叶氏庄园位于因三国大将邓艾屯兵而得名的古镇邓城,距商水县城和周口市区均16公里。依靠水运而发家成为当地巨富的叶氏,从清康熙年间始,历时半个多世纪,耗银百余万两,完成了占地20000平方米,以三个大院为主的宏伟的叶氏庄园建筑群。宅西100间群楼,又名转厢楼,系叶氏当铺院;宅南100间群楼,系叶氏粮库。总共有楼房400多间,均系灰色砖瓦硬山式建筑,占地100亩。整个庄园建筑宏伟,规模壮观,实有“五步一楼,十步一阁”之感。 叶氏庄园三处主体建筑,是我国典型的硬山式四合院组群建筑。整体气势恢宏,布局严谨合理,门楼威武高大,主楼富丽华贵。各院因功用而设计,高低有别,华淡相间,形成跌宕起伏,错落有致,但又不失其统一的建筑风格。建筑选材精良,做工精细,飞檐斗拱,珍兽镇脊,砖木雕刻,堪称一绝,是中原腹地清代民居建筑装饰艺术宝库中的珍品,是我国目前保存最为完整,建筑规模最大的清代民间庄园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民国时期,叶氏庄园是商水县第三区政府驻地、七区联师学校校址,大部分楼房已损坏,拆除后改建为瓦房。主宅三院仅存一院,至今完好,共有瓦房17间,楼房70间。1986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批准成立商水县叶氏庄园民俗博物馆。2013年5月,叶氏庄园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商水叶氏庄园 叶氏庄园东邻汉代白果树和刘秀饮马台,西有宋寿圣寺塔,南望千年古刹宋庙。距南洛高速和漯阜铁路都不超过10公里,与穿镇而过的县级油路相连;背靠省内唯一一条内陆复航河流沙河,乘船可达南京、杭州直抵上海。当地名吃邓城叶氏猪蹄响誉省内外。叶氏庄园以其风格独具规模宏大的建筑,丰富的文化景点链和方便快捷的水路交通优势,来此观光的游客每年都在成倍地增长。2006年被河南省电视台等媒体评为网民最喜爱的十大旅游景点之一。
00:00 / 00: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