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7: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94
00:00 / 03: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81
00:00 / 01: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0
00:00 / 05: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67
騎士26610月前
揭秘!“东北抗联”14年鲜为人知的真相 东北抗联的14年是一部充满艰辛与不屈的抗战史诗。 东北抗日联军(简称东北抗联),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东北各族人民的抗日武装,前身是东北抗日义勇军余部、东北反日游击队和东北人民革命军,在1937年的巅峰时,东北抗联总规模达到了11个军,总人数达到了45000多人,也是中国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抗敌最早、坚持最久、条件最恶的一支英雄部队。 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达十四年的艰苦斗争,牵制七十六万日军,消灭十七万余日军、五万余伪军,表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英勇不屈的精神,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残酷的环境 自然环境恶劣:东北冬季漫长且寒冷,气温常常低至零下二三十摄氏度,抗联战士缺衣少食,在冰天雪地中行军作战。他们没有足够的棉衣御寒,很多战士被冻伤,手脚溃烂是常见的情况。茫茫林海和深山,积雪深厚,行军极为困难,每走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体力。 地理环境复杂:东北地区山脉、森林、沼泽众多。一方面,这些复杂地形为抗联战士提供了隐蔽场所,有利于开展游击战争;另一方面,也使得物资运输和人员转移极为不便。在密林中,战士们很容易迷失方向,而沼泽地更是危险重重,一旦陷入,很难脱身。 敌人力量强大 日军残酷围剿:日本关东军在东北拥有强大的兵力,他们装备精良,包括重武器、飞机等。日军对抗联根据地进行频繁的“讨伐”,采取“梳篦式”“拉网式”战术,企图将抗联队伍一网打尽。例如,在一些大规模的围剿行动中,日军会以密集的兵力逐步压缩抗联的活动空间。 伪满军队协助镇压:伪满洲国的军队也在协助日军对抗联进行镇压。这些伪军熟悉当地情况,配合日军封锁交通要道、搜查村庄,给抗联的生存和作战带来巨大的困难。 物资极度匮乏 食物短缺:抗联战士常常没有足够的食物。在敌人的封锁下,粮食供应极为紧张。他们只能靠野菜、树皮、草根充饥,运气好的时候能猎到一些野兽。但在冬天,食物获取更加困难,很多战士因为长期营养不良而身体虚弱,却依然要坚持战斗。 武器弹药匮乏:武器弹药主要靠缴获敌人的装备。战斗中的消耗很难得到及时补充,枪支损坏后也缺乏维修零件。很多战士只有几发子弹,却要面对装备精良的敌人,在战斗中只能节省弹药,精准射击发挥最大的作用。 尽管面临这些难以想象的困难,东北抗联战士们依然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
00:00 / 03: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00:00 / 05: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81
00:00 / 01: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078
你知道死了多少孩子吗?你听过嵩山娃娃兵,也知道广德抗日儿童团,但是东北的少年铁血军你知道么?他们是一群13~18岁的孩子组成的部队。1934年初,少年铁血军达到500人,是在以辽宁岫岩为中心周边活动的部队,基本由一群学生组建而成。1935年,铁血军在丛林中与敌人周旋,在粮食短缺的情况下,遭到5000名日伪军围剿,只能兵分两路突围。可不幸的是,铁血军总司令苗可秀负伤被捕,在同年7月份被日军残忍杀害。随后的时间里,铁血军发展到11000人,转战20多个县,大小战斗达300场以上。 从1936年的时间里,日伪军不断的武力进攻和残酷的集家并屯,使得铁血军处境日益艰难,加上领导成员的不断牺牲,部队大量减员,不得不化整为零,分散行动。1937年后,铁血军更是损失殆尽。随着最后一位总司令被捕牺牲,他们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了三角抗区斗争时间最长的一支抗日义勇军。还有一支以50多人组成的少年铁血队,是由当年杨靖宇将军亲手组建而成,全部是烈士的遗孤和父母被日军杀害的孤儿,大家都管杨靖宇叫胡子伯伯,每次作战时,将军都把他们带在身边。少年铁血队满怀着对鬼子的深仇大恨,作战勇敢,宁死不屈,一直跟随着将军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为了保护将军,全部壮烈牺牲。至今,在这片白山黑水的土地上,流传着这些少年英雄的悲壮故事。放心吧孩子们,这片你们为之付出生命的土地不会忘了你们!#黑龙江双鸭山#退役女兵#铭记历史#吾辈自强
00:00 / 01: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14
00:00 / 00: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